第367页

……

萨兰布奇、高恒等亲卫都是好闹腾之辈,一听李贞如此说法,全都大喜过望,就等着进城好生折腾上一番了,各自轰然应命,人人喜笑颜开,唯有燕十八抿着嘴偷偷地乐呵着。

“进城!”笑闹声中,李贞一扬马鞭,高呼了一声,率先纵马踏雪飞奔,众人纷纷策马跟上,如同卷地狂龙一般,向着洛阳城北门飞驰而去……

洛阳宫,其规格建制与长安太极宫、大明宫相仿佛,大同小异,却也无甚可说之处,唯一的特点便是新……早先隋末乱世中,洛阳宫毁于战火之中,自李渊登基为帝后,便即下旨重修洛阳宫,洛阳宫始开始在原址上重修,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后,接受了魏征的劝谏,下诏停修洛阳宫,至贞观十年时,方始再次下诏重修,历时五载,耗费巨资,方得以完工,时至今日,也不过仅有五年不到的历史罢了,比起长安的太极宫来说,少了些历史的沉重感,却更多了些盛世之奢华气派。

早在十月初,刚接到帝驾将至东都过冬的旨意时,李贞便已将家眷先行送到了洛阳东宫之中,算起来与诸妃子也有近月未见了,思恋自是不免之事,然则李贞进了城之后,并未先行回转东宫,而是策马赶到了洛阳宫承天门外,递了牌子,求见自家老爷子,在宫外仅等了一柱香不到的时间,柳东河便匆匆地赶了来,传了旨意,说是让李贞即刻到懿德殿觐见。

“柳公公,父皇的龙体安泰否?”李贞谢恩一毕,起了身,顺势不动声色地将手中早已备好的一张“飞钞”塞入柳东河的手中,温言地问了一声。

柳东河此番亦伴驾出征,乃是老爷子贴身之人,自是清楚老爷子之所以病倒了,浑然不是仅仅感了风寒那么简单,此时听得李贞问起,见左右无人注意,这便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说了一个字:“心。”

果然如此!李贞自是明白柳东河所言是何意,左右不过是在说老爷子这回得的是心病罢了,这原就在李贞的意料之中,这便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跟在柳东河的身后,默默地向懿德殿行了去,一路无话,待得到了殿门口,柳东河向李贞告了个罪,请李贞在门外稍待,自己则一路小跑地便进了殿去。

空旷的大殿中,李世民斜躺在胡床上,头上绑了根布条,算是束缚住了长发,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手拿着一本奏折,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待得听到柳东河进殿的脚步声响起,李世民连头都没有抬上一下,只是从鼻孔中出气般地哼了一声,便算是询问了。

“陛下,太子殿下到了。”柳东河急匆匆地到了榻前,小心翼翼地禀报了一声。

李世民依旧没有抬起头来,勾着头哼道:“嗯,宣。”

“是,奴婢遵旨。”柳东河见李世民气色不好,哪敢怠慢,紧赶着应答了一声,又是一路小跑地退出了大殿。

“殿下,陛下宣您觐见。”柳东河出了殿门,提高了声调,宣了一声,待得李贞行到其身边之时,又压低了声音,道了一声:“小心。”

呵呵,这老柳头还真是的。李贞见柳东河如此体贴入微,心中一阵好笑,不过也没表现出来,只是若有若无地轻点了下头,一整衣衫,大步走进了大殿之中……

第484章 父子论政

“儿臣叩见父皇。”李贞缓步行进了大殿,却见斜躺在胡床上的李世民此时已是假寐之状,脸色苍白如纸,原本圆润的脸颊竟凹下去了一大块,显得格外的憔悴与苍老,心下登时便是一阵抽紧,却不敢多看,急走数步,抢到了榻前,恭敬地跪了下来,低声地唤了一句,然则李世民似乎是真的睡着了一般,压根儿就没有反应,只是一味无声地躺着,而李贞见李世民没有动弹,也没有再唤,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跪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