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鹤很聪明,不等傅云峥说完就明白过来:“你是说那个药贩子?”

傅云峥轻勾唇角:“余少爷真聪明。”

余鹤双手抱胸,慵懒靠在藤椅里:“还有更聪明的呢,我要从黑市里找一只穿山甲,一只腹部有铁丝勒痕的穿山甲。”

蒲山市常年敢收卖穿山甲的商贩统共就那么几家,倘若昨天和救助中心一起放归的穿山甲又流入了市场,那势必绕不开经常合作的几个老卖家。余鹤倒要看看,那些穿山甲是真的回归了山林,还是转头就被其他人‘捡走了’。

傅云峥对此表示认同:“我们可以在缅北留一段时间,但一切交给警方出面,他们查成什么样子就是样子,不准钻牛角尖更不准冒险,听见没有?”

余鹤中食二指在额角一点而后轻轻扬起,向傅云峥行了个军礼:“遵命,长官。”

*

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

警车中,当地警署的署长用缅语向傅云峥解释:“那个药贩子叫做李文泰,他是华国人,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实在不好贸然进入华人街抓人,而且还要协调华国大使馆,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傅云峥扶了下左耳上挂的同声翻译器,没说话。

翻译器翻译中传译过来的中文很奇怪,余鹤发现自己居然听不懂翻译过来中文什么意思,不得不摘下翻译器调低语速。

傅云峥跟余鹤说了一遍署长的意思:“抓李文泰没用,他是华国人,就算抓了也很快会由大使馆介入,他们没有权力审讯李文泰,而且缅北警察进华人街抓华国人的事比较敏感,没有绝对的证据不好做。”

余鹤不知道傅云峥跟他说的是‘解读版’,还当是他的同声翻译机出现了问题才吞掉这么多有效信息,他顺手摘下耳机,问:“那个缅北人呢?”

署长回答:“他叫阿坤,是一家高利贷公司的打手,他弟弟有白血病,经常从李文泰那里买仿制药,算是会相互帮忙的熟人。”

傅云峥剑眉微敛:“署长的意思是,阿坤不是专门倒卖穿山甲的,他不知道上游是谁?”

署长嘿嘿一笑:“是这个意思。我们的线人说,穿山甲的事和阿坤没什么关系,他就是替李文泰站一回场子。”

傅云峥在余鹤耳边将消息复述一遍,并补充道:“高利贷公司在当地都很有背景,阿坤的老板应该是和警署关系不错,所以警署不想把阿坤扯进来。”

无论大事小事,遇见事先把困难摆出来几乎成了通用的万金油,这样将来解决了更显得他们用心,解决不了也能免遭责难。

傅云峥见惯了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余鹤却没见过,还以为这事真很难。

余鹤打生下来就不是迎难而上的性格,他今天起了个大早,原本以为能在车上看到什么精彩的抓捕现场。

结果药贩子李文泰是华国人不能抓,打手阿坤是关系户也不能抓。

实在没什么意思。

余鹤破案的热情大幅度下滑,他问傅云峥:“现在还赶得上回国的飞机吗?”

傅云峥看了眼表:“赶不上了。”

余鹤靠着车窗,满脸索然:“算了,今天也没昨天那么生气了,要不咱们还是回国吧。”

署长哪儿能想到他两句话就敲响了余鹤的退堂鼓,说得余鹤都想回国了,这怎么行?

华国的傅氏企业虽然早就撤出了缅北市场,但仍在缅北多家银行持有股份,傅家当家人的影响力摆在这儿,又在救助中心足足捐了几千万美元。

署长想借傅云峥的影响力把这件事查透,把重拳打击穿山甲贸易链作为一桩耀眼的政绩,绣在自己履历上。

现在傅云峥怀疑穿山甲制品流通链上存在监管漏洞,提出调查,要是让自己两句话打发回国,这消息要传到国际上,任谁听了不觉得是警方有意包庇,往后谁还敢往缅北捐款。

那缅北成什么了,全亚洲最大的黑货流通吗?

第126章

署长当机立断, 他话锋一转:“像阿坤这样的打手催债时把人打残打伤是常有的事,我们可以借这件事把阿坤带到警局调查。”

余鹤疑惑地看向傅云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