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弘春也明白自己做了错事,被查出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家阿玛饶不了自己,就是没想到,阿玛会狠到一点余地都不给他留,直接把他发配出去了。

不光是把他一脚踢开了,连同弘历这个做皇子的,都未能幸免。

这些个偏心眼的阿玛,确实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弘春不后悔动手,要后悔也是后悔事情没再做得更缜密一些,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谁能想到弘历那边儿早早的就被皇上监视了,以至于顺藤摸瓜,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

弘春是怀着愤恨离开的,不过他也确实听了自家阿玛的安排,而没有接受弘历的招揽,谁让胳膊拧不过大腿呢,弘历自己都沦落到这般地步,可见也不是个多厉害的。

至于弘历,他倒是真的后悔了,若不是为皇阿玛抓到了证据,而且又是谋害堂弟这种事情,朝堂上的反对声不至于才这么一点儿,皇阿玛也不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扔出来。

他说是没有去拉拢弘春,在朝堂上循序渐进,也是很有可能得到那个位置的,皇阿玛虽然精明,但毕竟已经老了,弘昭再是出身高贵,再是聪明,可却足足小了他十五岁。

这中间的时间差,原是他最好的机会,可一旦到了海外,那就鞭长莫及了,不知道这机会将来是便宜了三哥,还是便宜了五弟。

甭管怎么着,随着弘历的出海,朝堂上一部分人也跟着收了心,皇上子嗣少,能折腾的也就这么一个。

二皇子与世无争,又因为破了相,早早就跟大位无缘了。

三皇子性子活泛,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说好听点儿是不拘一格,说难听点就是个人来疯,不稳重,也不聪明。

至于中宫所出的嫡公主弘昭,这位虽然没上朝,但存在感一直都不给,有理亲王府立世女的先例在,难保皇上不会起同样的心思。

而且这位公主名声在外,光是给她启蒙的那几位先生,用来给正儿八经的太子启蒙,都会让人觉得过于郑重,给一位公主启蒙,就更是不寻常了。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吧,所以才能接受这位公主十二岁入朝参政。

彼时,理亲王已经告老致仕了,虽然爵位还在他自个儿身上,但上朝的事儿已经是他女儿的了。

九贝勒是被自家福晋给‘迂回包抄’了,本来是没起那个心思的,硬生生也被逼着当了一回新潮人士,跟着立了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