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这个少年帮助宫女所生的十一皇子夺了皇位,即是前朝穆宗。少年十七岁封相。穆宗即位后的三年时间,杀外戚,诛藩王,荡平天下,权归皇座。但,就在次年,刚过及冠之年的宁丞相暴卒于凤池阁。关于宁丞相的死,传闻诸多,有的说是宁丞相本来就体弱,心力耗尽而卒,有的说是被藩王或外戚的人刺杀,还有一说,是流传最广,最多人相信——宁丞相天纵奇才,手段厉害,为皇帝所忌,将其鸠杀于凤池阁。

总之,这位年轻的宁丞相夭亡后,宁氏一族又隐匿了起来。穆宗做了没几年的英明皇帝,便信起了方士,想求长生。方士乱朝,宦官干政,朝廷又开始乌烟瘴气。最后穆宗竟然做了道士,住在丹房里,也不上朝,靠扶乩决断国事,种种荒唐,天下自然又乱了起来。穆宗不到四十就驾崩了,传闻是吃多了长生丹中毒而死。他子息不旺,年纪最长的太子继位时才三岁,根本就是太后和宦官的傀儡。小皇帝登基没两年就崩了,再换个小的登基,两三个小皇帝之后,前朝就亡了。有人说,这是穆宗毒死宁丞相的报应。

这时便就有谣传出来,说能得到宁氏辅佐的人,就能得到天下。

今朝太祖很信这个,他通过种种手段,查到宁氏一族隐居在杭州,亲自上门请,行了拜师的礼,却没有请动宁氏的人出山。但据说,当时宁氏的人送了太祖一本兵书,举荐了两个人给他,说天下必然是你的。

果然太祖就得了天下,那两个被举荐的人就是开国时的左右丞相。但太祖始终惦记着让宁氏的人出来做官,又着人请,终于在多年后请动了一个宁氏的人出仕,就是宁景徽的伯父宁瀚庐。

宁瀚庐三元及第,做官后能力却不如很多人想象,只做到了御史大夫,再也无法更进一步。

有人说宁氏祖辈的两个天才已将他家的灵气和运数用尽,后辈们就都不行了。也有一说是,宁景徽的伯父并非宁氏嫡系,算是旁支,得要嫡系才是真正的倾世之才。

宁瀚庐弱了宁氏的名头,让临江宁氏的神话不再那么玄乎。宁景徽出仕时,也是年未及冠,三元及第,受到的关注却不像伯父当年那么高。发榜之时,有落榜的试子不忿说,宁景徽才学平平,只是因为姓宁,才能得到录用,点为状元。

恰在那一年放榜时,有位皇亲国戚过生辰,为图风雅,办了场赏花文会,赛诗比赋。京城的文人雅士甚至朝廷的大臣都去参加。其中有个没报姓名的年轻书生,诗、赋、联对、作画、棋艺均是魁首,一笔字更让众人惊叹,那书生揽尽所有比试的第一,却没要赏赐就悄悄走了,后来有人才认出,就是今科状元宁景徽。

经此一事,宁景徽的才学总算得到了认可,但挑刺的人说,也不过就是和他伯父一样,有文才不一定就有从政的才能。宁景徽被外放地方,治理了水患,又招安了一直作乱的匪帮,被提调回京。先供职工部,疏修黄河河道,再升调吏部,奉诏拟议重整地方官吏编制的提案,点出冗杂症结之处,又升调礼部,主持当年科举,整改科举阅卷步骤,与鄯其国和谈,鄯其国从此称臣纳贡。由礼部侍郎升任中书侍郎,再升文渊阁大学士兼紫微令,领右丞相。

这时,最多就是有人议论说,宁景徽现在封相,未免太年轻了,其他的,却都说不出什么了。

这么闪亮的人生经历,杜小曼听了唯有感叹,人比人气死人是真理啊,宁景徽三元及第时,就和她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如果没有被撞车的倒霉经历,她就是个普通学生,成绩一般般,经常不及格,发愁考大学,人家却是已经治理一方即将变成国家栋梁了。

杜小曼又敬仰地往宁景徽的马车看了看,突然又想到,有人天天送文件给宁景徽批,明明名义上,裕王是比宁景徽大的,却没有人送文件给影帝批,不知道影帝做何感想。

秦兰璪和宁景徽的关系,杜小曼这几天看下来,总觉得怪怪的。

秦兰璪在这堆人里最高贵,弘统领和侍卫们重点保护的是他,吃住用,都是他的最好。宁景徽的护卫随从不多,吃住用都有点将就的意思。每天,宁景徽还会过来向秦兰璪见礼问安。但是,弘统领有什么需要拿主意的事儿,却都是跑去找宁景徽,秦兰璪在这个队伍里扮演的角色就是闲着。

除了那天说到杜小曼的事情时,秦兰璪端了一把王爷姿态以外,其他的时候,都是一副乐得清闲,什么都不管的态度,对宁景徽说话很是亲切,常常使用“爱卿”之类的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