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国是龙武和堰庆,建国时间最短,却军事强大。龙武资源丰富,人杰地灵。除善制造兵器外,出矿产外,多数珍奇异草大都生长于此。堰庆是地道靠吞噬他国壮大的国家,有天险相护,危难时全民皆可兵,民风也最开放,是巫术的发源地。

六国君王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系,他们有创世之才却都心安于现状。于是在没有激烈冲突的情况下各国以民生为本,使得整个大陆进入繁盛期。

世间除了六国皇帝外,还有三人天下皆知。他们不是君王但与帝王并肩,觐见免跪,行监国之职。明浩羿亲王,炎华宛亲王,龙武楚亲王,被世称三大亲王,其中又以明浩的羿亲王为首。

这次挑战百年陈规不畏世俗的发起人正是这位身份神秘,经历传奇的明浩羿亲王。而陪着他特折腾的另一个人则是庆元的当今帝王。

一旨婚书念于明浩朝堂,送往庆元皇城帝王,传遍大陆各国,众人祈盼结果。

羿亲王为何人?那是明浩强国功臣,半边国土为他征战所扩。

无人见过羿亲王的真容,也无人知道他姓甚名谁,世人皆知羿亲王脸上长年带着一副银色半边面具,只露嘴在外。除紫色亲王袍外,他只穿白、红两种颜色的衣服,无论何时腰间必挂一枚雕有‘羿’字的白色古玉。

领兵战场一马当先,有他在的地方明浩兵将伤亡最少。他的传奇是现今孩童必听的故事,一人守城不让敌军往前一步,一身白色战甲不沾一滴血。一人攻城不放走一个,一身白色战甲被他人鲜血染成红色。在明浩子民面前他是保国保民的战神,在敌人面前他是来自地狱的魔鬼。

这样一个人站出来告知天下自己要嫁于庆元帝王,可想造成轰动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明浩朝臣自认已能无视帝王与亲王瞎胡闹,然而这圣旨仍超出他们经受锤炼多时的神经。没有乱成一团,没有已死相逼望上位者收回成命,大殿上不分文武只是一致唉声叹气。

那是羿亲王,无人能管,无人敢得罪的羿亲王,不受人左右的羿亲王。

不同于明浩朝堂的安静,接到国书的庆元朝堂乱成一片。羿亲王的身份太过尴尬,那等同于帝王的身份谁人敢收,收了又要安排后宫几品?至今为止男妃最高也只到婕妤,可这个三品头衔谁好意思封赏给那人?封个小小婕妤,别说羿亲王的亲兵,八成整个明浩子民都得打到庆元,宁可回绝也不能要。

理智派和提出借机羞辱明浩的派别发生激烈争执,各有理由,一个出于安全,一个出于法规。至于结果如何身为当事人的庆元皇帝根本没在意,回复的诏书早在明浩那边没动静时就已写好了。

迎明浩亲王为后表诚意,散后宫示真心,朝堂龙椅旁加摆凤座共议国事。庆元帝王的圣旨一出整个大陆沸腾,庆元老臣更为救社稷争先用死明志,望帝王回头是岸。在一片哭嚎声中,三月后举行封后大典的请帖从庆元送往各国,板上钉钉不容再议。

此事过后,庆元帝王和明浩亲王的爱情故事在大陆各国传了多个版本,有温馨甜蜜也有苦情虐心,更不缺残暴虐身。

多年后有相关认识透露,其实这两人相知,相伴,相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部没事瞎得瑟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初的无聊折腾引起。

————_————_————

外面各种传闻满天飞舞,皇城内每天都有因不愿庆元成为天下笑柄而跪在殿外痛哭失声的‘忠臣’,可隆重的庆典准备并没有因此耽误,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

按照庆元习俗,在成亲前的三个月里新人严谨碰面以免血光,于是羿亲王二十万送嫁亲兵驻扎边关,与一江之隔神情紧张的庆元将士遥遥相望。知道的是两方在等吉日,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开战了。

只是像羿亲王那般的人又哪里会乖乖待在江边帐内等人迎娶。

在庆元忙着调派兵力赶往国都确保大婚、安全等繁琐事宜时,这人抽空清理干净暖床玩物,又逐一拜访遍布大陆曾经有过一腿或一夜的红、蓝知己。为避免将来弄出什么误会或情仇,对通情达理,好聚好散者他摆低姿态任人挖苦捉弄。但如遇上死缠懒打,苦劝不听要死要活者他直接翻脸无情以绝后患。

忙完杂事,距大婚还有十日时,这人在半夜时分晃悠进庆元皇宫,摸上自家相公的龙床一诉多日未见的相思。

……

处理完政事,展廷显捶捶累了一夜,又直坐一天的腰,在众人护拥下由御书房回到寝宫。没有进到里间后室,留下两个贴身宫女内侍直接在外室软榻处脱下龙袍换上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