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页

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陷入了沉思。

※※※

“大将军,在今日这种绝境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之策?”蔡邕思索了很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策,于是拱手问道。

“粮食从哪来?钱财从哪来?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说道,“河北受灾了,财赋减少了,但土地没有少,人口没有少。我们有土地,有人口,怎么就没有办法养活官吏?没有办法养活北疆军队?官制、兵制为什么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结合,各得其利?”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军屯?军屯可以利用闲置的荒地养活士卒,养活军队,这是军屯的优点,但军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节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逼得我们不得不逐步取消军屯。取消军屯,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兵源,失去了军屯的优点,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点,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赋税制度相结合,让三者互补长短,让土地能同时养活士卒和他们的一家人,这对稳定河北、稳定军心、提高北疆军彪悍的战斗力不是有更大的好处吗?只要有土地,我们就有兵源,士卒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节省一笔巨额开支,财赋无形中就得到了增长,有什么不好?”

“由此类推,既然军队的财赋问题能解决,官吏的俸禄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各级府衙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田嘛。这官田的收成就是官吏的俸禄。官吏走了,不在了,官田还在,还可以给继任者继续提供俸禄嘛。只要有土地,官吏们就有俸禄,这样既能解决河北财赋的紧缺问题,又能增加各级官吏的收入,有什么不好?”

※※※

大堂上先是一阵沉寂,接着崔烈一跃而起,激动地举臂欢呼,“河北有救了,大汉有救了。大将军,好办法,好办法啊……”

张温、马日磾、赵岐、丁宫、蔡邕等人围坐在一起,小声议论了几句,然后不约而同地鼓掌相庆。

“这办法,真的可以用吗?”李弘对诸位老大人的强烈反应有点难以置信。

“可以用,是中兴大计,是中兴大计啊。”崔烈冲上来,狠狠地打了李弘一拳,眼眶里竟然有点湿润,“先帝没有看错人,先帝没有看错人啊。大将军,这办法既能保证强大的北疆军,又能节省财赋开支,将来天下平定了,大汉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必能重现当年的‘文、景’盛世啊。”

李弘吓了一跳,“崔大人,你没有开玩笑吧?这办法真的有用?”

“是的,大将军,真的有用。”蔡邕高兴地笑道,“虽然你说得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需要仔细修改官制、兵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但情况的确如你所说,只要有土地,有人口,我们就能解决财赋紧缺问题,军队数量不足问题,就能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张温满脸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弘一眼,“我怎么看你,你都还是西疆战场上那个战无不胜的悍将,怎么突然变成治国能臣了?”

李弘脸一红,连连躬身,“大人笑话了。我肚子里有多少货,你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