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武人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忠诚,武人的忠诚是用血和泪锻造出来的,是这世上最牢固最值得信任的忠诚。如果你们不相信李弘的忠诚,不相信他对大汉的忠诚,不愿意和他齐心协力,那你们还拯救什么社稷?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和忠诚都没有,连最起码的做人品质都没有,那这个大汉还有什么值得拯救的?

振兴社稷需要改制,改制需要武人的支持,需要武人的支持就要给予武人应有的尊严和权柄,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武人的支持,而是大汉社稷。如果大汉社稷倾覆了,士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权柄可握?

皇甫嵩随即说到了第三个问题。如果诸位大人认可我的说法,重新审视武人在朝堂上的地位,重新修正既定的振兴之策,那么,我将和长安朝廷中的大臣们努力维持关中的稳定,维持我们之间的默契,让你们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有足够的时间实施和推行新政,发展实力。

※※※

皇甫嵩的这份书信在大帐内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张温、卢植、丁宫、马日磾、袁滂、陈纪、蔡邕、赵岐等大臣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皇甫嵩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但事实胜于雄辩。董卓之败,的确败在完全倚重士人。王允之败,也的确败在完全排斥武人。

对于这些早早赶到晋阳,准备实施改制兴国的老臣来说,他们也有深刻的教训。去年晋阳改制失败,正是因为朝廷完全排斥了武人,结果士人之间互相斗了起来,朝廷在没有武人的支持下,改制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今年董卓死后,晋阳朝廷无视天子圣旨,更没有把武人放在眼里,依旧把持朝廷,对北疆兵事指手划脚,结果激怒了鲜于辅和李玮。两人起兵包围了龙泉,强行执行天子圣旨,撤消了晋阳朝廷。

目前振兴社稷急需武人征战天下,但士人又极度排斥武人,这显然无助于缓和士人和武人之间的矛盾。

看来,武人出身的皇甫嵩和朱俊已经看到了阻碍振兴社稷的根源所在,他们提出的建议必须要慎重考虑。在未来的岁月里,士人必须要退一步,让出部分权柄,和武人共议国事,大家齐心合力,社稷才有振兴之望。

但要让士人改变几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让士人尊重和信任武人,让士人放弃部分权柄,让士人和武人同议国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

※※※

“公达,皇甫大人的意思是让你留在冀州。”丁宫说道,“我看,你就不要走了,就待在这里吧。冀州急需人手。”

荀攸点头笑道:“临行前,皇甫大人、朱大人一再嘱咐我,让我留在长公主身边。下官不走了。”接着他问到了冀州现状,“公孙瓒是不是已经败回了幽州?”

“公孙瓒是撤军了,但冀州的形势非常不好。”马日磾苦笑道,“太傅刘虞大人对大将军率军击杀幽州军的事耿耿于怀,虽然我和公熙(袁滂)百般劝和,但他非常固执,不愿意和大将军联手。”

“幽州贫瘠,流民又多,还要安抚胡人,幽州军的军资也是一块很大的开支,如果没有冀州援助,太傅大人如何支撑?”荀攸不解地问道,“大将军是太傅大人的故吏,两人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他怎么会为了公孙瓒而和大将军翻脸?不管怎么说,目前只有大将军才有振兴社稷的力量,他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持大将军。”

“公达,有些事你大概还不是很清楚。”马日磾随即把发生在晋阳的皇统风波告诉了荀攸,“太傅大人是个好人,他大概不想牵连大将军,所以回到幽州后,他马上就和大将军疏远了。这次他借着大将军击杀公孙瓒的机会,干脆和大将军彻底翻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