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可是,高俅却在上面信誓旦旦地说能够在江南先试行一下,难道这家伙真的准备窝在江南当安抚大使么?这真是笑话,就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又哪里及得上宰辅尊荣?倘若真是如此,那他交待给叶梦得的事情就全都落空了。这个往往会不按常理出牌的高俅高伯章,究竟在想些什么?

支持还是反对,这着实是一个问题。蔡京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放下信笺在书桌前坐了下来,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这种大事一旦公布出去,反对者一定会很多,而支持者也不见得会少。原因很简单,当初王安石变法之所以会遭到大臣的群起而攻之,既是因为既得利益的丧失,也是因为看到了背后隐藏的众多风险。

而高俅此法比当初新法的风险更大,但是,从很大程度上却减低了百姓的负担,若是要攻击,那些人就必定要从坏了祖宗成例这一点来发力。只是在历经熙丰变法,绍圣乃至崇宁绍述之后,朝中口口声声拿住成例不放的人越来越少,而其中的一大重点便是因为看到了支持新政的人都能够飞黄腾达。所以说,只要能够付出一定的代价,高俅的周围很可能会聚集起一大批人,到了那时……

“难道这就是他的用心所在?”

蔡京霍地站了起来,目光中精芒乍现。身在宦海几十年,他当然知道高俅的软肋。他和蔡卞之所以能够数起数落却屹立不倒,便是因为他曾经是熙丰变法的支持者,而蔡卞则是王安石的女婿,政治资本相当雄厚;而高俅能够一举拜相,不过是靠了赵佶的信任,虽然在政见上也颇有建树,但毕竟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大手笔,所以即便是西北战事连连告捷,其在朝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然而,一旦他能够借助于此,那么,将来的情形就再也不好说了。

真是一石二鸟的赌博!

蔡京无奈地摇了摇头,重新坐了下来,随手拿过一张信纸。但是,在蘸满了浓墨之后,他却迟迟没有落笔。这一笔下去,无论是成是败,他都没有反悔的余地,毕竟,面对一个尚属英明的天子,欺上瞒下的招数无疑是不管用的。而这一次的机会若是放过了,那么他便和高俅真正翻脸,没有半点挽回的机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么姻亲关系都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

半日之后,他的这一纸回文便出现在了高俅手中。只是草草扫了信笺一眼,高俅便知道,自己的策略成功了。他赌的就是蔡京不想放弃这个政治上标新立异的机会,赌的就是蔡京超过旁人不止一筹的远见卓识。他也曾经担心过蔡京会将事情泄露给别人,从而让他孤立无援,如今看来,在相同的利益目标面前,盟友依旧是盟友。

对于广大的士子而言,三月无疑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里,礼部将会公布殿试的结果。虽然因为按照惯例,大宋的殿试是不会黜落人的,所以只要一朝通过礼部试成为贡生,进士的头衔便铁定到手,但是,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这样一个在君前露脸的机会,谁不想借机拔得头筹。须知一旦得中状元,他日在仕途上的路就比寻常进士好走的多,而三年前的霍端友便是最好的榜样。

因此,在殿试的你争我夺之后,最终榜单公布之后,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只不过,之后朝中隐约传出的消息却让这些进士注目的焦点转了方向。

朝廷要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人到江南去任官!

两浙路江南东西路的富庶人尽皆知,江南膏腴之地更是无人不晓,只是,更多的进士却愿意留在京城,退一步来说,哪怕是不得京城,他们也更愿意留在京畿以及河北京东一带。所以,乍一听得这一次可能有不少人要往江南去,进士们顿时议论纷纷,直到有消息爆出那是高俅的建议,沸沸扬扬的流言方才平息了一些。

高俅是什么人?那是天子第一信臣,自藩邸从驾,足足跟随了赵佶十三年有余。光是这份信任,天下有何人能及?纵使如今位居尚书右仆射的乃是赵挺之,但谁知道一旦朝中有变故,赵佶不会想到重新任用高俅?而最重要的是,甚至有传言说,高俅此番下江南并非寻常的外放,而是尚有其他使命!

别人在那边议论的时候,赵挺之却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他这个尚书右仆射来的轻易,可是,到了手的东西也没有往外送的道理。因此这些天,他在外摆出了十分的宰辅气度,无论是别人提及蔡京当日为首相时的缺失还是指斥高俅的过错,他都只是置之一笑,再不行就打太极拳,总而言之就是用一个拖字。谁知想拖到自己能够顺利掌握所有权柄的目标没达到,却忽然横出了这样一件事。

他虽然上位不久,却仍旧得到了一个坚实的盟友——尚书左丞刘逵。刘逵虽然曾经是京党,但在星变之后已经和蔡京日渐疏远,再加上两人昔日颇有交情,此番一拍即合,很快结成了政治上的联盟。也多亏了有刘逵的支持,他方才能够顺利地在政事堂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可现在这种情形,却足以让两人愁眉不展。

“正夫兄,你如今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宰相,难道圣上在这件事情上就没有和你仔细交过底么?”刘逵的脸上露出了忧心忡忡的神色,眉头更是紧紧拧成了一团,“此番星变示警,原本就是上天对我大宋君臣的警告,若是圣上一意孤行,我们不妨让人再度进言。蔡元长罢相之后仍居京城也就罢了,高伯章去区区一个杭州还要弄出这么大的声势,这又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