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唉呀,这也算活得值了,能让刘备给洗脚的,除了他亲爹亲妈,恐怕老子也是头一份了。

跟老子斗心眼?玩死你丫的。

……

后院,卢植父子面对面的坐着,案上摊着一大堆竹简帛书,中间放着卢敏刚拿来的那片木简。卢植仔细的打量了两眼,有些怀疑的说道:“这真是那个刘修写的?”

“是的,他亲手交给我的。”

卢植摇摇头笑了:“这倒也是怪事,一个只懂得几句《论语》,连官书俗书都分不清的年轻人,居然写得这么好的书法,难道他真是个人才,只是没机会读书而己?这么好的书法,我看只有蔡伯喈能和他相提并论了,梁鹄诸辈大概都要让他三分。”

“有这么好?”卢敏惊讶不己。他看到刘修的书法时也是眼前一亮,但是远远没有觉得有这么出色。他知道蔡邕是卢植所敬重的一个大学者、大书家,以其学养之深厚、书艺之出众而名扬京城,卢植平时提起他时总是赞赏不己,说自己的书法再练三十年也赶不上蔡邕,说蔡邕是天生的学者、书家,才气无人能及,现在居然说一个年轻人能和蔡邕相提并论,这让他不敢相信。

“这是天才,不是人力所为。”卢植将书简拿起放到一边,看着儿子脸上的惊讶,淡淡的说道:“不过,书法再好也只是个书佐而己,当不得大用。蔡伯喈成名,靠是的他精通经义,书法只是添美,是皮毛,却不是立身之本。”

“谨遵父亲教诲。”卢敏欠身施礼,然后又说道:“父亲,此子虽然学问不值一提,可是书法着实有可观之处,不如把他安排在父亲身边做个书佐吧,帮父亲抄抄文书,也好让父亲多些时间休养。如今朝庭多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召父亲入京,父亲还是多注意身体为好。”

卢植沉吟不语,过了好一会才说道:“他的学问底子太差了,能胜任吗?”

卢敏笑道:“父亲不是说他是个天才吗,试试就知道了,实在不行,再做安排便是了。”

卢植点点头,算是应了,稍做思索,又说道:“京城太远,纵使有事,传到涿郡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我现在担心的却是北边。”他抬头看着卢敏道:“在洛阳的时候我就听说这几年鲜卑人年年入境,北疆数郡屡被屠毒,幽州刺史刘虞多次上书朝庭,那些达官贵人却根本不放在心上。说的也是,他们有几个是边郡的人?鲜卑人闹得再凶,也影响不了他们的产业,可是边郡的百姓就惨啦。”他长叹一声,情绪有些激动:“我不在便也罢了,如今我既然回到涿县,哪怕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子行(卢敏的字),你有空问问那些来自边郡的士子,多留心一些鲜卑人的情况,也好提前做些准备,以供府县的诸君参谋。”

卢敏连连点头:“父亲,我已经留意了,今天刚来的那个公孙瓒便是辽西人,又是辽西太守府荐来的,想必对鲜卑人的事有所了解,我打算找个时间问问他。”

第012章 心虚

刘修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便有了一个前世重未有过的好习惯,每天鸡鸣即起,洗漱一番后就开始跑步。最初是空手跑,后来提着两个小号的石锁跑,也不知道具体的距离,反正不下五公里。他的家虽然离县城不远,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口远不及前世的人口多,村庄与村庄之间是大片的空地,经常跑一圈下来,连个鬼影都看不着,知道他这个习惯的人倒也不多。

这个习惯一开始是因为刘修做好了长期逃命的计划,后来却渐渐的有些上瘾,偶尔一天不跑,反倒有些不舒服。到了桃谷精舍,他不好带石锁来,好在附近的山上石头多的是,随便挟上两块就开始在山路上跑。第一次跑山路,他有些不太习惯,用的时间比往长多了不少,等他大汗淋漓的跑回来,天已经大亮,不少早起的学生已经在温习功课,桃林中诵读声随处可见。见刘修一身臭汗的跑过来,客气的点点头示意,矜持的皱皱眉表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