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刘备进退两难,想了好一会,还是硬着头皮走了。交木简的时候,他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故意将刘修的告身夹在中间,然后退了回来。中途去看了一下吃饭的地方,在外面磨蹭了好一会才回屋。公孙瓒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因为和刘修没话说故而假寐,刘修则在翻检他带来的书籍,听到他的脚步声,刘修抬头看了一眼,随口说道:“回来啦。”

“嗯。”刘备应了一声,有些心虚的强笑道:“在看书?”

“嘿嘿,临时准备一下,总比不准备的好,万一先生考校起来,说不定能蒙中一两个呢。”刘修笑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书。他自己的家里是片简也无,刘备倒是带过来几卷简册,其中有两卷是《论语》中的《学而》和《为政》,一卷是《孝经》全文,上面有不少标记,墨迹较新,看样子是最近刚写的。

刘修边看边笑道:“玄德,最近下了不少功夫啊。”

刘备尴尬的笑笑,本想收回来,可是又伸不出手去,只好嗯啊了两声,自己倒在床上休息。他想着刚刚送上去的告身,总觉得有些不安,既希望早些有人来,好让刘修丢个脸,又怕有人来,让刘修发现自己使唤坏,听着外面不时响起的脚步声,心里一阵紧一阵松的。

刘修看了片刻,见上面刘备所注的也没什么新意,便想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的,探头一看刘备脸色有些发白,不免担心的问道:“玄德,你怎么了?”

刘备一阵心慌,连忙说道:“没什么,可能是走了一天路,有些累了,休息一阵便好了。”

“哦。”刘修见他眼神躲闪,心头升起一片疑云,却没想到是告身的事情,他本想问,见刘备翻身向里,分明是不想说,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时间不长,有人来招呼吃晚饭,刘修把公孙瓒和刘备二人叫起来,三人一起去饭堂就餐。饭堂就是厨房旁边的一个屋子,放了十几张长案,先来的人大多已经混得熟了,一边吃饭,一边轻声议论着,见刘修三人进来,也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有几个人过来打了个招呼。公孙瓒爱理不理,刘备却是很热情的和他们说起话来,刘修含笑在一旁听着,并不多嘴。

正在吃着,先前那个安排各人入住的年轻人走了进来,目光四下一扫,原本边吃边说笑的几个人便立刻住了嘴,一声不吭的低头吃饭,饭堂的气氛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那年轻人开口问道:“谁是涿县的刘德然?”

刘修非常意外,他愣了一下,准备问刘备这是谁,刘备却低着头,一声不吭的吃饭。他只好站了起来,躬身道:“我就是。”

那年轻人打量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你出来一下。”

“喏。”刘修不敢怠慢,连忙离了席,大步流星的赶到门口,穿上鞋,对那个面露讶色的年轻人客气的说道:“请问有何指教?”

“我们到一旁说话。”年轻人看着他,眉梢抖动了一下,似乎想笑又没笑出来,只好转身就走。刘修不解其意,只好紧紧的跟在后面。

饭堂里忽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声,有个人笑道:“哪来的冒失鬼,第一天就被小先生拉去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