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这么一来,唯有通过暗逼的手段,让赵祯不得不自行请退。

皇帝不愿过早放权,本是情理之中。只是赵恒没能想到的是,因持续多年的‘天书造神’,让知晓内情的一干重臣心中,都被他好‘心血来潮’这点深入人心,以至于他现虽是装的糊涂,在他们眼里也快成真失心疯了。

膝下并非无子,却将弟兄子嗣抱入宫中抚养——刘圣人此举的意图解读起来,是可大可小。

小是为自保荣华富贵,大是为要挟东宫。

若是心思重的,还可往那令人不敢议论、数十年前疑云遍布的斧声烛影的上头联系。

按着陆辞对官家的了解,要说赵恒就因赵祯在‘监国’一职上表现太过优异、就恨其至宁愿将帝位交予并不算亲近的弟兄之子手里,那显然是无稽之谈。

但就此压制赵祯,让他在赵恒真正咽气前锐气尽失,老老实实,却也轻而易举。

赵祯虽多少察觉出了爹爹的意图,但他骨子里,却藏着个外柔内犟、不肯轻易认输的脾气。

面对不住涌来的挫折打击,他纵倍感失落不解,仍并未打算将亲手扶正的轨迹拱手相让、叫朝中一度泛滥的恶习故态重萌。

他在看出爹爹隐约对准自己的矛头后,只将委屈藏在心里,一派如常地安抚寇准、李迪等人。

等到夜深人静,才终于没能忍住,向远在密州的陆辞发出了求救信。

哪怕仅冲着这份难能可贵的信任和依赖,陆辞也断没了继续隔岸观火、优哉游哉同亲朋好友欢度佳节的心思了。

丁谓虽是乘了与刘圣人同仇敌忾、官家与寇准较劲的东风,扶摇直上成了次辅,但撇开其品行不说,能力的确出类拔萃。

在他得居高位后,寇李二人,怕是将由顺风顺水,转为束手束脚了。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陆辞自是不敢有半分拖延,才决定尽快启程。

具体缘由,他也不便宣之于口,尤其是赵祯密信中的内容,他连对狄青和娘亲都是只字不提的。

他仅以‘职事有急’为由,歉然地向师长和故交们道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