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5页

第二次传送的物质变多,但爆炸的程序相对小一些,也就说明,传送大多数都是原子、大分子。

在研究了几天时间以后,每个人都对实验有自己的看法,爱德华·威腾认为‘存在一个高纬度的空间,作为能量、物质传送的中转站’,“所以粒子必须要被能量化,才可能出现传送。”

“现在传送已经出现了,就证明粒子在特殊环境下,被特殊状态的空子挤压,发生了‘能量化’。”

爱德华·威腾把空间连接技术一些相关的空间理论融入到了理论中,因为存在一个高维度的空间,作为空间连接技术的中转站。

按照他的理论来说,不管是能量还是粒子,想要完成空间传送,首先就是被传送到高纬度空间,然后被高维度空间排挤,就回到了链接的另一端。

这个看法合乎基础的空间数学,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反驳。

其实最主要还是因为空间基础理论缺失,确定的空间数学十分有限,以此就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很多种合乎基础理论的解释。

其实就像是原来的宇宙理论,大爆炸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弦理论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些里面都是没有证明的,也都是合乎基础理论构架的,谁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理论是错误的。

邱成文并不信奉弦理论,他唯一信奉的就是能量守恒。

他的研究也多是从能量守恒出发,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地址传送必定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要比能量传送多的多,那么能量的来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在最基础的层面上,物质和能量也许是同质的。”

这个说法符合粒子的边界理论。

赵奕认为空间对于物质的排斥源于对质量点的排斥,而质量点的定义,二的n次方点位,也不过是能量点的数据化表现。

邱成文认为物质和能量同质,以此来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粒子传送现象。

这就和水流冲击石头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