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那么,眼前这人,当真是楚王?

顾烈又将视线移回到男孩身上,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拘谨地站在原地,低声回答:“我,没有名字,老乞丐叫我‘幺儿’。”

顿了顿,补上解释:“老乞丐是楚人,我猜他不知‘幺儿’是什么意思,只当是对小孩都这么叫。我,我也没告诉他。”

蜀州有个说法,说帝王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幺儿”就是叫家中最小最受宠的孩子。天长日久,不论男女长幼,只要家中双亲疼爱,都可以唤作“幺儿”。

一个无家无亲的乞儿,本是不能被叫做“幺儿”的。所以男孩踟躇一二,特意对顾烈解释了一句。

想必心中一直在意。

顾烈看着他,不自觉柔了眼神,却道:“或许那位老先生是知道的。”

男孩眼中一酸,掉下泪来。

第37章 窃书家仆

小乞儿一阵伤心, 却还记得那怪老头有许多机窍, 他不愿意软弱模样被怪老头看去或听去, 于是用衣袖擦干了泪。

他抬起头,看见远处狄将军牵着两匹马缓缓而来,而楚王不知为何抽出了随身佩戴的宝剑, 割下一块衣袖,一分为二。

院子中有两个不起眼的低矮木柱,顶端一为直角口一为斜面口, 顾烈用割下的衣袖将两个口都遮了起来。

“你怎知此处机窍!”那老贼失去了窥探的假目, 震怒道。

顾烈看了眼隐藏在木阶里的传声铁管,没有搭理他。

前世顾烈攻入燕朝王宫, 见到过类似机窍,想必是一脉相承。

无双和大棕马身上都绑了两捆柴火, 大棕马并不如何,无双可是老大不高兴, 看见顾烈站在院子里,还想甩开狄其野去和顾烈告状。

狄其野给了它一个“你敢”的眼神。

无双老实起来,去蹭大棕马求安慰。

狄其野进院子看到顾烈缺了好大一块衣袖的外袍, 忍不住笑:“主公, 你是既分过桃,又断了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顾烈想起前世,看了眼狄其野,无奈地想还不是拜你所赐。

前世就没洗干净过, 这辈子哪还在意这个,顾烈回道:“所谓捉奸捉双,有狄将军陪本王担这个名声,本王又有何惧?”

狄其野这才想起顾烈被编排自己也跑不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由得无言以对。

他把寻来的柴火卸下马,放轻脚步,绕着木房摆了一圈,浇上火油。然后慢悠悠地用剩下的一点火油做火把。

老贼失去窥探假目,内心惶惶,不知他们在外面做什么,忽闻顾烈对那乞儿打听道:“你是如何被掳进山谷的?”

小乞儿老实回答,说老乞丐和他随大流逃难到秦州,又逢楚军来攻,不知究竟该往何处去,这时遇到那怪老头。

怪老头腿脚不便,拄着根拐棍,一时不慎摔倒在路边,被人笑话。老乞丐好心,和小乞儿一起扶起他,问他去哪。

却没想到怪老头一出手就是一两银子,说是谢他们相帮,老乞丐拒不肯受,怪老头请他们到茶摊喝茶,讲起话来。

怪老头自称不过是个家仆,与主人隐居山林很多年,不知外头局势变幻,此番外出添置百货,才发觉已是战乱之际,他担忧自己年老,时日无多,不能再照料主人,就想着带一个聪明勤快的孩子回去,作为自己的继任者,在自己死后继续照料主人。

老乞丐行走江湖,看得出这位老先生的衣衫谈吐不是普通人家能有的,身为家仆还出手阔绰,更不一般。再一听,这对主仆隐居在山谷,不事生产数年还过得安稳,想必是非常了不得的人家。

而且,既然是隐居山谷,也就不怕战乱变故,小乞儿若能被看上,那就是一辈子的安稳日子,老乞丐越想越觉得是好事,就上了钩。

听了老乞丐不大好意思的托孤,怪老头将小乞儿上下一打量,露了个笑容,说倒也合适。老乞丐大喜,对着怪老头郑重拜了三拜,让小乞儿跟着怪老头回去。

老乞丐在逃难路上被人推搡受了伤,他本就流浪多年,又很老了,以前是他照料小乞儿饮食,后来多是小乞儿四处找吃的照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