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这个电影版就不说了,电视剧简直是火的不行,但很可惜,成了电影之后,门可罗雀,而《我和爸爸》则是有咱们大陆的玉女掌门人徐晶晶,也就是老徐来担纲,可惜,这本身也不是一个商业味道很浓的片子。

所以,红星的两部电影,《钢的琴》跟《猫脸儿老太太》,颇有一种横空出世的味道。

在2003年里,一部国产电影能有千万票房,真的非常牛逼了,而且咱们红星还是两部,这上哪说理去?

当然了,这个票房虽然很喜人,可是我们的红星生产社真正获利却并不大。

没办法,白实秋还是个新人,是个小咖,拷贝能卖出去就不错了,票房分成这种高级模式是享受不到的。

但还好,咱们这拷贝也没少买,按照现在的趋势,等往二三线城市铺开,获利还会增加。

最保守的估计,红星生产社光是这么两部电影,纯获利在800万左右。

电影发行阶段的税,这跟红星没有关系。

《钢的琴》这部电影是100万不到,而《猫脸儿》找来的小桃红跟徐征俩人,片酬稍微多些,成本大概在120多万,两部算起来是200万多一些。

另外再给剧团里其他人的分红,这是片酬额外的,还有一些个乱七八糟的支出。

将这些个东西都给去掉。

白实秋发现,这么一波下来,他个人获利在500来万。

这么一看,电影这个买卖还是不错的,要知道,这个时候还没有加上后来的版权出售,比如卖给电视台,卖给影碟公司出碟。

如此收益,怎么能让人不动心?

而且,于东都已经说了,现在好多院线方面的领导都对你白实秋比较的感兴趣,你小子下一次出片子,可一定不能忘了大家伙。

白实秋这就有些迟疑了,你说咱一个话剧演员,正儿八经的文艺工作者,这电影拍是不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