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凶手是针对性杀人,他大可以确认主人回家后引爆炸弹。

但他没有,而是特意拖到警察到达现场。

甚至凶手确认萩原警官脱下防护服后,精准启动了炸弹……

凶手怎么知道萩原研二脱掉了防护服呢?换句话说,凶手通过某种途径掌握了第一现场的情况——

等等!

思绪轰地一声炸开,月城怜司拼命揪住一团乱麻里的毛线头。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思维误区。

--------------------

作者有话要说:

论网友的百样生态再一次叫怜司大开眼界

第8章

萩原研二脱掉防护服是偶然事件,凶手无法预料、也不可能精准控制。

那凶手根据什么信息启动炸弹?

是警察在第一现场的动向!

月城怜司尝试将自己代入凶手,模拟身份。

“我”在这个街区是熟面孔,来往不会引起注意。

虽然出入需要登记,但“我”极有可能与门卫相熟,打个招呼就行。

“我”随身携带一个包,包的大小能够装下炸弹。

除此以外,“我”还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在屋内停留五到十分钟不会起疑的理由。

不排除“我”是个陌生人偶然混进公寓的可能,但那样太显眼了,简直明晃晃对警察说“我是凶手”。

如此一来符合条件的人不算多,如果能拿到住户名单或来往人员登记表,月城怜司能进一步分析出凶手。

但他没有名单,不仅如此,时间还格外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