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巡军御史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76 字 6个月前

李天石拿到手中一掂量,立马眉头一蹙:“果然没有六斤。”

他站起身,面色凝重:“按照军中条例,淮河以南的冬衣,棉为三斤,长城以南为六斤。”

“长城以北的边军则一律为十斤。”

“只许多不许少,但凡缺斤少两者,一律按谋杀论处。”

“该死的奸商!!”

李天石出离的愤怒。

在绍武以前,军队的主将掌控军中一切,饷钱,俸禄,衣袍,只要是钱,就肯定不会逃脱去掌心。

但皇帝改革后,军队主官们跟钱就无法沾边。

饷钱是依靠存折,士兵直接去钱庄取。

衣袍更不必提,京营使司衙门直接操办。

就算是建造军营,以及一些其他花费,他都是直接打条子上去。

所以他是问心无愧的。

再奢侈,也是朝廷允许的。

别看京营使司衙门威风凛凛,负责京营的日常管理,以及后勤保障,掌控军政。

但军官们的兵籍,却在兵部手中。

武官的选用,几乎是皇帝一手包办,缺人了,京营使司只能上报,由皇帝做主,五军都督府查缺补漏。

甚至营正和团长都没能提名、建议,而京营使司不行。

至于军令,则是内阁和皇帝把持,没有皇命,兵部,五军都督府三者合一的军令,谁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说到底,钱的事他李天石一点都没粘手,没有丝毫的好处,但如果出了差错,就得背锅。

这谁受得了?

他与马卫的感受是一致的。

非战斗减丁,在太平时极其重要,尤其是在京营。

思量再三,李天石保持了冷静,没听其一面之词,派人亲自去查找。

果然,许多棉衣不达标。

这种情况,他只能继续上报到师。

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官场,最忌讳的就是越级上报,逐级上报才是最佳选择。

如果他不报给总兵,直接捅到了京营使司衙门,或者兵部,都督府,那么皇帝就怀疑总兵能否能力足够掌握一师了。

总兵惊闻这消息,也是同样被吓了一跳:

军衣缺斤少两,后勤出现大问题。

而毋庸置疑,出事的就是负责后勤的京营使司衙门。

这时候,他连忙汇禀两位都督,一同入宫见驾。

到了总兵这一级,其军衔为上尉,或者右将这一级别,官品在四品,或者从三品。

而其爵位,最少也是个子爵。

完全具有独奏和见驾之权。

谁知,听说这件事后,皇帝异常的平静:

“奸商作祟,严查到底。”

这句话,轻松而写意,但经由皇帝口中而出,就是大事。

首先是京营使司衙门收回缺斤短两的棉衣,重新按照名单发放。

然后,都察院派出御史团,对京营进行不定时巡查,被称之为巡军御史。

相较于以往,如今的御史们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由团队组成。

一个团队,约有十来人,仵作、典吏、书办、亲卫,以及最重要的幕僚。

他们由御史选拔雇佣,但却是吃着皇粮,专门为御史服务。

为了保护这些御史的安全,同时是掌控,其亲卫中甚至安插了一个锦衣卫随身保护。

也是如此,都察院愈发的闭合起来。

都御史、监察御史、给事中等界限逐渐模糊。

如果不算挂衔的,都察院的御史约有三百人,按照职责差遣分为三类:

其一,监察地方,如各省府,盐场,钞关,边关,察卷、巡仓、巡江、巡城、屯田、印马、巡视粮储、监收粮斛、点闸军士、比验军器,皆叙而差等,具体事宜。

其二,则是监察京城文武百官,公卿贵胄,是朝廷上最锋利的刀。

其三,则是规谏帝王过失,查缺补漏。

因为是按团体来做事,所以御史们既可以在地方当八府巡按,又可以成为巡盐御史,还可以监察百官。

以及如今的巡军御史。

本职和差遣也渐渐的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