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唱戏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22 字 6个月前

这对于傲气十足的他来说,是绝难接受的。

所以他一开始就想掌控内阁,不是一言九鼎,也得比阎崇信强。

而一旦谋划入阁人选,必然就会陷入党争。

官场上的位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成了首辅,不代表就不需要在八部和地方上安排人手。

“中堂圣眷甚隆,如今一动不如一静。”

阎崇元再次劝说道:“皇上对内阁一向知晓,必然会有妥善的安排……”

朱谋眉眼中勃发起一丝怒气,但他迅速遮掩,沉声道:“形势逼人,不得不为。”

张同敞则道:“没错,这事必然是要争的,咱们若是退了一步,别人就会进两步、三步。”

“冯中堂和堵中堂可不会坐视不理。”

赵郎星作为侍郎,他有心言语几句,但看到阎应元蹙眉不语,立马就闭口不谈了。

朱谋闻言,则赞道:“不愧是张太师之后,果然深谙权势之道。”

张同敞笑了笑,心中大恼。

他的祖父张居正虽然在绍武朝平反,但却在朝野名声并不好。

不可否认,所有人都认可一条鞭法的厉害,但却对张居正大权独揽,成为大明独一无二的权臣深为诟病。

所以夸赞张居正改革,新政等,他就面带喜色,而一旦言语到权势,那就等于挠他的痛处。

阎应元摇摇头。

如果是常人也就罢了,但是朱谋却招揽张同敞多年,已然熟知多年,怎么还会犯这样的小错误?

之前的朱谋虽然有些傲气,但为人率真,不拘小节,为人大方,可是赢得了不少的好名声,但这两年却变了许多。

赵郎星也心头一叹,这位朱中堂怎么变得那么快?

随后,朱谋也没多言语,只是说了一句争而不破,暗争为主就没了。

具体的措施并没有说。

这让几人都心中暗叹。

“我们这三人中,朱谋最能推上位的,怕是阎应元了。”

坐上马车,张同敞眉头紧锁:“我这个尚书人家怕是没放在眼里,他也不可能都把两个名额占据。”

“所以,竟然谋不到入阁,那就去一个好去处。”

在朝堂中,内阁高高在上统领八部。

但八部并非名义上的平等。都有自己的排序。

其中,吏部为第一,被尊称为天官,就算是普通的内阁辅臣,对他也得好言相待,不敢有丝毫的不假词色。

所以从宋朝开始,吏部尚书永远是宰相的第一递补人选。

甚至吏部左侍郎,则是各部尚书的第一递补人选。

本部的左侍郎递进的可能性不及吏部左侍郎。

排名第二的自然就是户部。

如今户部一变为三,财部收税,民部掌管户籍和土地,而户部则只能沦为存储。

但户部依旧跃居第二,只因为手中有钱袋子,预算大权在其手中。

各部尚书每年的头等大事,就是争夺预算额度,不然的话,接下来一整年都不好过。

礼部是科举和文教,排第三。

然后就是兵部,刑部,工部,财部,民部。

决定他们地位的自然就是手中权势的大小。

作为排第六的尚书,一旦爬到吏部尚书,这就不亚于入阁了。

礼部尚书为第二选。

最后,才是户部。

“朱谋靠不住,陛下都敲山震虎了,他还执迷不悟,就算成为了首辅,之后日子也难过了……”

张同敞细细思量。

最后他还是没有决定脱离这个团队。

毕竟有首辅的支持,无论在争夺预算,还是执部,都会有很大的助力。

几日后,太孙满月,玉泉山庄开始唱起了大戏。

《探亲相骂》,《空城计》,皇帝无不有赏。

而水浒的《时迁盗甲》,演员翻腾跌扑,落地无声的武功,把个原本不是很爱戏,很懂戏的皇后看得几乎在御座上都坐不住,也放了一回赏。

大轴上场,天将黑了,明晃晃点起无数粗如儿臂的红烛和明角宫灯。

鲁肃和孔明,固然各擅胜场,但皇帝激赏的却是周瑜。

其扮出来一望,不但丰神俊朗,一举手、一投足,才看出别具风流,开到口时清刚绝俗,转眼神、舞翎子,竟活画出睥睨一世的公瑾当年。

“什么叫儒将?这就是!”

朱谊汐感叹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