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发现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5 字 6个月前

他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港口。

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养活一座十万以上的城池,所需要的物资是难以计量的。

北京城不占海,少河,所依赖的莫过于政治地位。

而天津则依赖于港口。

辽东的粮食,江南的布匹,北京城的所需几乎都要被天津过一道油水,这足以让其发展了。

海运的逐渐普及,导致整个大明沿海日趋的繁华,从而更容易塑造大城,巨城。

苏州,松江,就是如此。

朱谊汐撇了一眼辽王,见其谨小慎微,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心中不由头:“老四,你觉得天津何以繁华?”

“父亲,天津一靠运河,二靠海运,三则是北京。”

辽王思索些许,立马就开道。

“没错。”

朱谊汐笑了:“北京百万人的粮食,都要经过天津,仅仅拔之一毫,就足以让天津百姓舒服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罢了。”

辽王露出不解。

其他几个皇子也同样如此。

这三个理由,还是几人昨天琢磨了一整天才出来的,都认为天衣无缝。

“关键在于商业。”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你要明白,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而土地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土地兼并,贫民定然无立锥之地。”

“绍武初年,全国总人口约莫一万万人,而如今,就有两万万,翻了一番,再过二十年,怕是四万万。”

“今日的温饱,到了二十年后就是饥荒,饿殍千里。”

“没有土地,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天灾人祸,那是什么?”

“闯贼——”辽王深吸了口气。

一群亲王们也脸色泛白。

“没有刀枪,那就斩木为兵;没有铠甲,那就以纸为甲。”

朱谊汐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在说一句平常事:“昔万历四十年,隶籍玉牒者,不过二十万,而至绍武初年,仅有八千人。”

“十不存一啊!何其惨烈。”

“那父皇,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件事?”越王刚就藩,立马感同身受。

虾夷地那里虽然广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人口增多,到时候越国也就危险了。

“开拓,促商。”

皇帝毫不吝啬地给儿子们灌输自己的理念:

“要么扩张,迁移土地百姓,从而缓解人口问题。”

“再一个,则是促商。”

“一亩土地,只能养活一个人,但一亩织场,却能安置数十上百的织工,让他们有钱买粮购衣,养活一家老小。”

“那粮食哪里来的?”

福王则打破砂锅问到底。

“自然有产粮多的地方,如秦国,印度等。”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当然了,商人收税的成本最简单,卡住关隘,找到铺子,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赋税。”

“而要去乡间收税,不知要费多少人。”

“作为君主,手中一定要有钱粮,这样腰杆子才会硬。”

“同时,一定要握有军队。”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一天,皇子们受到了皇帝的灌输,脑海之中思想不断的荡漾着,深受启迪。

在天津府待了几天后,皇帝转眼就回到了北京城。

不久,北京城试行丁牌制。

即,每一个年满十二岁的男丁,必须要在官府制定丁牌,上面描写着姓名,生辰,相貌,籍贯,父母。

犹如一个小号的户帖。

其每隔五年必须更换一次。

好家伙,即使只指定男丁,但数十万人的需求,足以让顺天府上下忙成了一锅粥。

可以肯定的说,待到北京城完毕后,顺天府,天津府等地,也必然施行。

到时候水到渠成,废除路引即可。

据估计,没有两三年的功夫,顺天府根本就无法普及。

至于整个大明铺开,最少要十年计。

要相信官僚的速度,没有利益的事,一向都是那么的慢。

……

此时的北极城,正处于一年之中最为繁忙的街道。

由奴尔干改为北极,全城上下没有什么不满,热火朝天的跟随着镇抚使朱东建立城池。

无论是建成,还是开荒,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