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乡人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5 字 6个月前

“两广总督于成龙也是如此看法。”

朱谊汐看着几人,面带轻松,随口道:“广西地少人多,不像福建可以去往台湾,南洋移民,到底还有一条生路。”

“广西之前没有临海地,就算是想下海都没有地,如今我将廉州府划去,到底是多了一条生路。”

“且,于成龙言语秦国、齐国乏人,可让两国官府直接募民,算是缓解其难。”

章琮闻言,眼睛一亮,点了点头,旋即又露出思考状,面带犹豫。

“章公明言就是,你我君臣多年,哪有这般隔阂?”

朱谊汐笑道。

“陛下,广西除地少外,第二大顽疾则是土司。”

章琮受宠若惊,忙道:“改土归流自太祖年间开始,就不曾断绝过,这些年来陆陆续续,也有奢賊之乱,但广西近三成土地,都是被土司控制。”

“如今我皇明正值盛世,上有圣天子在朝,下有于总督这样的能吏,应该一往无前,彻底的将广西改土归流,扫清蔽芾。”

朱谊汐闻言,倒是连连点头。

他这些年来一直开疆扩土,或者改革新政,倒是忘了改土归流这件事。

毕竟自明朝开始,西南地区已经完全沦为了朝廷的控制,即使是蛮夷遍地的贵州、云南,汉人也占据了大多数。

但不可忽视的是,土司以及占据西南三省的半壁江山,不然的话清朝改土归流干嘛。

也正是因为如今国库里有钱,就应该一股脑的把事情做完,给后世子孙扫清障碍。

心中打定了主意,朱谊汐露出了真切地笑容:“章公一席话,朕受益匪浅啊!”

“果然还是应该来到乡间看看。”

一时间,君臣相得,笑声不少。

另一位致仕山西按察使,则提道:“山西的诉讼极多。”

“由于边贸之故,商贾之途极多,家家户户乐于修建高门大院,商贾们也经常因为钱财打官司。”

“朝廷实行上诉之策后,府一级的通判苦不堪言,几乎县里的判决都被上诉,认为都不公平。”

“按察使每月也得亲审数件,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朱谊汐捋了捋胡须,道:“凡事有利有弊。”

“对于小民来说,上诉至少能给其一线希望嘛,省的那些昏官贪官,影响到朝廷的声誉。”

这里的上诉,指的是县通判审案,若是原告或者被告不服,可以进行上诉,让府通判再审,还是不服,则是按察使。

这造就了政务的繁杂,案件复杂化。

但这是绍武新政的一部分,属于司法改革的范畴,朱谊汐是一定要推行下去,从而形成惯例。

忙活了几个时辰后,皇帝才歇了一口气。

他找来几个儿子,随口吩咐道:“静海县有争税械斗,你们几个正好没事,可以去看看。”

“是!”以辽王为首的六王迫不及待地应下。

辽王气宇轩昂,意气风发,他牵着马,走在了最前面。

越王、卫王等摄于他的年龄和气质,不得不跟在后面,仿佛几个小跟班。

同时后面百来骑保护着,生怕这群祖宗出了事。

“走!”辽王骑上马,兴奋不已。

可苦了一旁带路的衙役,只能跟在试探后面追,骑着毛驴好不颠簸。

走了两个小时,一行人才抵达了河岸村。

“这附近不就有运河?怎么还缺水?”

路上,辽王了解了械斗的大概后,忍不住问了起来。

“是啊,直接把运河的水拿来浇灌不就成了,这些人真傻,那么多水还抢什么?”

福王忍不住感叹道,他摇了摇头,脸上的肥肉乱颤,一副无知小民难教养的模样。

衙役苦着脸道:“几位小爷有所不知,咱北方可是缺水的厉害,可比不上南方那样的用水无计。”

“在以往没海运的时候,漕运衙门管辖,任何流入运河的小河,都不允许私下截留灌溉,防止运河干枯。”

“如今运河走民船,控水没那么厉害,所以一些小河平日里是允许截流部分的,只是旱期是不允截流。”

“就这部分截流,引起了几个村的械斗。”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了恐惧。

“几个村,了不起几十上百人,算得了什么。”卫王摇摇头,语气很是轻蔑。

“小爷,几个村上千壮丁,除了火枪、铠甲,什么锄头大刀,长枪,那是应有尽有,各村都有铁匠铺啥语气都不缺。”

衙役苦笑道:“前两天私斗起来,短短半个时辰就死了三人,伤了七十,这还是巡防营出动的及时呢,不然不死上个几十人是不罢休的……”

听到这般话,这群亲王们越发的来了兴致,而身后的京营士兵则提起了心,准备随时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