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两广总督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37 字 6个月前

朱谊汐叹道。

三日一场,连考九天,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极其折磨的。

待在小小的方块屋中,精神和体力遭受极限。

但朱谊汐想要改变时,朝廷的文官们纷纷反对。

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等,数不胜数。

但在朱谊汐看来,这群人纯粹是自己吃苦了,不想让后来者好过。

他转念一想,这种艰难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筛选那些体力孱弱的人,毕竟是选官,而不是选文学家。

所以,皇帝只是修缮扩建了贡院,如茅舍,雨舍等场外因素,都被排除,尽量让其一致。

上了马车,虽然皇帝没说什么,但刘阿福还是贴着贡院走了一圈。

掀开窗帘一角,朱谊汐就见到一圈脸色苍白,脱力难行的举人,在仆从的搀扶下缓缓而行。

“多亏了我这个仁君啊,把时间改到了四月,不然在二月初,料峭春寒,足以让他们大病一场,呜呼哀哉咯!”

感慨了一句,朱谊汐放下了帘子,马车很识趣地加快了速度,抵达了京城。

这般贴心的宦官,谁不想要?

迎着黄昏的余晖,工部右侍郎于成龙登上了马车,缓了口气。

凭借着那条泄洪渠,他成了绥远的归化知府,再之后,连续三年考成凭优,升任河北布政使司左参政(从三品)。

再之后,考评为优,在去年顺利升迁至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一路上极为顺畅,看上去朝中有人。

但实际上,只要官品达到四品,官员的升迁基本不被吏部掌控,在内阁和皇帝心中。

尤其是圣恩宠眷,不得有丝毫之差。

四品以上的官,才是真正的国之重臣。

为何?

因为他们随时都可以被皇帝拔擢入阁,成为人人羡慕的阁老。

所以,四品以上根本就没有升迁路径,要么内阁有人,要么皇帝圣眷。

“我呢?皇上恩宠吗?”

他放下耳朵上的眼镜,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

工部这些年来从不消停,主抓两件事:官道和河堤沟渠。

其中,官道最重,每年同时数十万块,已经从北京修到了甘肃,料想过两年能修到了乌鲁木齐。

左侍郎亲自来抓。

而作为右侍郎,他只能负责河堤沟渠,黄河,辽河,淮河,珠江,汉江。乃至于高昌府(吐鲁番)提出的坎儿井方案,他都要监督审查。

案牍劳形。

他有时候真想去地方,执政一方,惠及百姓。

至于如阁,他身上没有进士和庶吉士头衔,希望极其渺茫,阻力也是相当大。

“外面怎么那么吵闹?”于成龙忽然道。

“回老爷,是贡院放场了。”

马夫随口道。

“真好啊!”于成龙面露羡色。

或许他爬上了许多进士都难以企及的位置,但他一生只能是同进士,而且还是皇帝赐予的,不是正经考上的。

在他心里,某种自卑的情绪一直在。

路边的举子们,见到故意迁就且走远的马车,一时间有些好奇。

“这马车准时不错……”

“甚好,不知道是哪家显贵——”

旋即,又一架略显寒酸的马车路过,没有引起举子的关注。

但又一人,则投入了些许目光。

“张兄,可是遇到什么熟人?”

一旁的举子问道。

张英脸色略白,但声音依旧有力:“看样子,好像是工部右侍郎于公的马车。”

“听闻其一向简朴,马车在官场中也是颇为寒酸,看样子还真是。”

同乡举人们纷纷说将起来。

对于安徽、江苏两省百姓来说,泄洪沟将淮河水引到了长江,惠及淮河两岸,于成龙是值得他们一生铭记的。

张英所在的安庆府虽然位于安徽西南,但依旧深受影响,对于成龙颇为仰慕。

入京时,两省举子特意拜访其府邸,以示尊重。

“好了,还是回去吧!”

张英苦笑道:“这九天,真是让人折腾够了,我要回去睡他个三天三夜。”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