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选俶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99 字 6个月前

“父皇。”

“你来了?”睬

朱谊汐目光看着戏台,都没有扭过头,直接道:“听说你的戏曲造诣不浅,还写过戏本是吧?”

“儿臣瞎玩的。”辽王眼珠子一转,忙道:“这不是仰慕太祖皇帝和您老人家的事迹,就想写一折戏来——”

“你倒是有心了。”

对他随口就来的借口,朱谊汐是满心不信,这也不是他的目的。

“除了育马外,你再整合一番读书人,将戏曲的曲种、戏折,由来过往,编写出来,算是戏曲的史书。”

“戏曲虽然小道,对你来说也是一桩好事,能够增添一些名声,青史留名嘛!”

正所谓想一出是一出,说的就是皇帝。睬

朱谊汐来自于后世,自然不会如此时之人一般小瞧戏曲,戏曲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本就是这时民间的反馈。

例如,西厢记,传达时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窦娥冤,反映元朝官府的腐败等。

这些东西都是如今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对当时人来说没什么,但后世却喜欢研究这玩意。

文化这玩意,再怎么汇编也好事,有利于保存延续。

再者说了,到时候直接散发给各个藩国,直接照搬过去就能唱。

非常有利于大明文化的传播。睬

“儿臣明白了。”辽王对此倒是心喜难耐,强行压抑住脸上的笑容。

“记住,书要编,但育马也要去做,这是对你能力的考验。”

说完之后,皇帝就摆摆手,后者才迫不及待地离去。

一群皇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四哥归来,七嘴八舌地问将起来。

对此,辽王则大声道:“父皇让我去编书,虽然只是戏曲之道,但他老人家了解我,知道我才学斐然嘛!”

“当然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这话一出,众人大笑。睬

盖因为在前些天,辽王去了太仆寺做育种工作,一时间“马王”的外号大起,有的甚至叫种马王。

辽王为此恼羞成怒,但却管不住他人的嘴。

如今修书,虽然只是关于戏曲方面的,但却对他的名声极其有利。

毕竟再怎么说,修书也是一件文雅之事。

戏王再难听,也比马王好。

而另一台戏,也开始上演。

十监中就位,唯独都知监太监刘阿福服侍皇帝,就没有来,但他的座椅却留着,空在那也没人敢坐。睬

不一会儿,皇后的贴己人,六局之首的尚宫,坐到了第十一把椅子。

“我看人都齐了,就点戏吧,这群猴崽子们急着抓耳挠腮呢!”

田仁作为皇帝的潜邸之臣,司礼监掌印太监,自然是作为内官之首,他轻笑着,摊开了戏本。

“就点一本狄公案如何?”

田仁轻声道:“狄公心胸宽广,断案如神,值得一看呢!”

“田爷所言倒是不错,狄公案就狄公案!”

御用监太监附和道。睬

内官监闻言,眉头一蹙,道:“赵氏孤儿不错,这折戏奖信忠义,适合咱们这些人天天瞧。”

“没错!”几个太监也微微颔首。

“那就第一折是狄公案,第二折是赵氏孤儿。”

田仁也不以为意,目光看向了唯一一个女官:“赵尚宫,您觉得呢?”

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赵尚宫微微点头:“就这般办吧,正合我意!”

两折戏是成套的,一套唱下来,没有三五天根本结束不了,故而知采取了其中的精彩一段各唱一个时辰。

哐哐哐,当——睬

打锣敲鼓响起,几个戏子就上了台。

一时间,宦官宫女们纷纷聚精会神看将起来。

唱到高潮时,许多人就打赏起来铜钱、银圆,热闹的很。

而十监则似乎有所攀比,打赏起来也是不断地加价,最后又泻去,免得惹起波澜。

只有那位赵尚宫,坐着看戏,嗑着瓜子,对于这些人的争权夺利,丝毫没参与的想法。

六局受到皇后的领导,负责管理宫女,以及对嫔妃们月钱,待遇等事,可谓是独立于宦官,且又互相平行。

当然了,宦官权力大,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干涉外朝,谁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在外?睬

处好关系是最重要的。

一折戏结束,间隙的功夫,田仁找着赵尚宫:

“选俶之事,不知何时开始?”

“应该在九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