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掩藏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87 字 6个月前

乡老随口朗读道。

“去年病去了五十九口,十九个老人,三十个孩童,不过增丁了八十三人,九户子弟分家出了。”

村长述说着村里去年发生的大事,对于这些他倒是没有什么隐瞒的。

因为人口,朝廷并不收取丁税了,如此禀报并没有什么困难。給

反而对于田地方面,他倒是诚恳道:“土地倒是没错,您老记得准准的。”

“哼!”这时候,乡正没说话,乡老反而冷哼一声:

“你们村去年开垦了几十亩地,难道还想瞒报吗?”

“哪有几十亩,没那么多,顶多十亩八亩的。”

村长浑身一颤,忙不迭的陪笑,然后从怀中掏出了钱袋,直接送入了乡长的手中。

似乎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免不了这一遭。

乡长微微一笑,掂量了几分重量,开口道:“西里村,绍武十七年,开垦旱地八亩。”給

“是洪先生家吧?”

这时候,面对乡长的笑容,洪赐瞥了一眼村长,道:“我家三亩,赵二家五亩。”

“没错。”村长忙点头。

“那就对了,记上吧!”

随即,乡老不急不缓地记上。

“粮食都带来了吗?”

“一分没差——”給

“好,我来算算——”

乡长开始拎着算盘,哗啦哗啦的打的脆响,吸引了所有村民的目光。

小小的珠子,一滑一下,其间的数字足以让一户人家忍饥挨饿大半年的,甚至破家灭门也是正常。

故而,无论是村长赵二,还是洪赐,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算盘。

“按照朝廷的赋税,地税两分,或一斗粮,西里村合计要纳两百八十三石又六斗。”

“再加上去皮的一成,二十八石三斗六升,也就是三百零一石六升。”

村长瞅着那叮当响的算盘,看向了一旁的洪赐。給

“没错。”洪赐叹了口气,点点头。

虽然朝廷轻徭薄赋,但却无法亲自来民间收税,依靠的是三老,故而乡里自然是要剥削一层。

所谓的去皮,自然就指的是粮袋的重量。

在三老的话中,在称重后的粮食,这些麻袋占据很大的份量,故而要扣除一成。

洪赐粗略一算,一百张麻袋顶多五六斗粮重,剩余的全部被其捞走。

整个乡,一个夏税,三老堂就能捞取三五百石。

三老每人至少能捞一百块银圆。給

更别提了,镇上、草市的买卖抽税,三老多有隐瞒,朝廷挺多收上一两成,余者都是三老的。

这些商税,捞的不比夏税少。

当然了,他们捞着钱也得孝敬给县衙,不然人家直接抓拿,就会全部吐出来。

这还是绍武开国年间,吏治清明时期。

而在崇祯年间……

洪赐想了想:“在父皇的书桌上,整个顺天府的茶税,怕是都没五百块银圆吧……”

不知为何,他就是想笑。給

此时民间的一乡三老,每年贪污的钱财竟然比当年北直隶数百万人的茶税还要多。

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而他虽然不知道如今朝廷具体年收,但仅仅是这一乡的夏税,就超过了六千多石。

区区一县,至少也有三五万石吧!

这是何等夸张的一个数字。

这样一推算,仅仅是顺天府,就能收百万石粮了,还不加商税。

“这或许是绍武崛起的根本吧!”給

作为曾经的太子,虽然改名易姓为洪赐,成了一介平民,但他却对于对于属于自己的皇位分外在意。

故而对于当今皇帝的发家史,自然是了解颇深。

而其一开始在汉中腾飞,湖广扎根,就依靠的就是商人手中谋夺的钱粮。

而设三老,则是对赋税的进一步征收。

别看那三老贪了一成,但在以往,翻倍就算是便宜了。

缴纳完夏税后,随机查验粮食是否合格,再扣除去皮的,粮食被安置在一间间房子中,预防下雨。

如果粮食抽到之后不合格,该村不仅要补交,还得赋税翻倍以作惩罚。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