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工程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069 字 2022-10-31

朱谊汐不置可否。

海运的畅通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朝廷中还是有些老顽固们固执己见,言语海运不安全。

这些话他纯当放屁。

不过,在北方,黄河处于半残废,陆路交通才是主要。

要想富先修路,在后世耳熟能详,在如今朝廷的控制疆域有多大,就得看官道能到哪里。

对此,户部尚书王应熊倒是有话说:“朝廷仅去年,就支用粮百万石,银五十万块,征召百姓十余万,顺天府至大同,河北上下,长达近千里的官道,皆已修缮完毕。”

“天启以来,天下板荡,官道年久失修,若是修缮整个北地,怕是非千万块,十年至功无以毕之。”

平均来算,每年至少要支用百万,这对于财政来说绝对是个大负担。

要知道北方各省依旧在半税,大明天下还是靠着南方养着,支用的方面太多。

光是湖广、河南的移民搬迁,每年的耗费就超过百万,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输血。

想到了移民,王应熊忽然恍然,自己要说的正是这个,他激动道:

“陛下,吉林此次募兵,假以五年为限,再赐予土地放归,如此一来,妇孺跟着壮丁走,迁徙之事比之搬家族走更为便宜……”

朝廷的迁徙是强制性的,整家整村的迁,故土难离,破家值万金,磨蹭拖延是常有的,地方上也因为迁徙闹出不少的幺蛾子。

例如土地房屋价值几何,地方如何假公济私,把不该迁移的人纳入迁移等等。

而募兵却是选择性迁徙,以点带面,让人心甘情愿地走。

“你的意思,也是按吉林都司那般来做?”

“老臣以为应当如此。”

王应熊胡须颤动,激动不已:“可先招募丁壮入军,然后就地屯田两三载,其地熟也,再奖赏其人,许其迁家,如此虽然慢了些,但却水到渠成,军民多欢喜。”

“可——”

皇帝感觉不错,募兵移民的点子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