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密匣之奏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092 字 2022-10-31

百姓们颤颤巍巍地跪下,畏惧的低头,只有孩童无所顾忌,偷摸摸的抬头瞧着这位还官老爷。

张慎言昂首挺胸而入,举目而望,一片伏首跪拜,宛若蝼蚁。

这种权势的滋味,与在军政司埋头做小完全不同。

“这才是权势啊!”

入了城中,酒席上一片热闹,但张慎言却心中一片凝重。

知县大老爷姗姗来迟,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酒刚入喉,就离去,整个酒席也随之空荡,气氛格外的尴尬。

“好,真是好啊!”

张文程举着酒杯,笑了起来。

在张慎言身边多年,官场上的心思与谋划,他哪里不明白,但这样几乎撕破脸的举动,他还是第一次见。

“老子入城,就得好好地让你不如意。”

张文程冷笑,回到了衙门。

官衙还未修好,只有区区三五间房的宅院,要不是牌匾挂着,他还真没认出来。

打开包裹,只见一古朴而又不凡的木匣,巴掌大小,不过半斤重。

“你们怕是不知晓,我这判官,不仅有司法之职,还对尔等有监控之责,上达天听。”

小心地握着木匣,张文程仰头大笑。

国朝惯以小制大,他这个判官,可不普通。

……

另一边,豫王府中,朱谊汐正繁忙地批阅来自于各地的密匣。

密折制度,是在通政司衰败后,满清加强集权,削弱相权的举措。

通政司的职能,一开始就是汇集奏疏上禀朝廷,筛选重要的奏疏与皇帝御览。

在明初,甚至可以制衡宰相,封驳奏疏,乃至于屏蔽圣听。

那是明朝中后期,皇帝懒政,其呈报的奏疏一般都留中不发,或者交给内阁处理,通政司重要性大大降低。

而到了后期,内廷甚至出现文书房,负责“职掌通政使司每日封进本章”,将通政司呈上奏章进行再分类。

再者说,锦衣卫、东厂的出现,使得皇帝可以知晓内外消息,通政司几乎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