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之后,赶紧梳洗了去生产队大院子。

没想到大院子里挤满了知青,中间还混入了不少年轻社员,根本看不到大队长的人,倒是听到了大队长从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大家都不要挤,也不要着急,报纸上说了,只要符合高考条件的,都可以参加高考,都可以报上名,我们山湾子生产队都给予帮助,不要着急,我们一个个地来。”

尽管这样说,但是生产队院子还是挤满了人,一个个都心急如焚,花了足足一个小时,才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登记上,大队长问:“闻夏,你也参加高考?”

“对。”闻夏坚定地说。

“好,好好好,高考是好事儿!”大队长赞赏地看着闻夏说:“加油考,考好点,让我们山湾子人骄傲骄傲。”

“嗯。”闻夏重重点头,接着说:“那我去干活了。”

“去吧。”

参加高考不是拿了免死金牌,生产队里该干的活,还是得干,闻夏要去田里查看红薯收成,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关于高考的事儿,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年青的社员和知青们白天干活讨论语文、数学、政治、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的问题,晚上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在煤油灯下看书看到半夜,凌晨。

当然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买裴景帆的。

裴景帆非常有远见,早早地印了一批,后来得知高考恢复的确定消息之后,又加印了几千本,可是仍然供不应求,不但县城的人买,连北州市和其他市的人都专门跑到县城的书店来买。

出版社印刷厂那边十分开心,不用裴景帆开口,大力招工,连夜加印,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都落到了需要的人手里,同时也冒出了不少语政史丛书,还有一些旧书、手抄本都高价出现在市场上,可以说看书潮达到了空前盛况。

闻夏裴景帆也加入其中,每天晚上都很认真地看书,令闻夏惊讶的是金顺也报名参加高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