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刻不容缓的,按照大清目前发展的速度,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识字的百姓和高精尖人才。

百姓识字了,才能进入工厂,更好的工作,而高精尖人才,才是推动大清发展的动力,光卫其轩一人,就是累死他,一辈子也做不了多少事。

更何况明面上卫其轩还是个病秧子,日常就缩在家里,除了写计划,就是写资料,多的一概不管。

实施层面都得他们和朝臣来,可不得多点能理解卫其轩意思的人才嘛!

这高精尖人才,毫无疑问肯定是从第一小学,第一中学大学,以及全国各地的官学出。

虽然这样可能会有垄断教育的嫌疑,导致教育资源的不流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清需要人才,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让这些人成材。

那能波及给百姓的,就是识字的任务,等他们识字之后,才有机会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人,进入官学,享受优质的资源。

在他们大部分都不识字的情况下,谈可能出现的天才,都是白塔。

“整个大清一共建立了六千所小学,五百所中学,中学毕业后,如果突出的,可以考官学。”老三道。

这六千所小学,只是教基本的认知,其中有一半是招收孩子,让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学起,这是正常的入学。

而剩下的一半是扫盲班,或者说,培养扫盲的夫子。

这些学校三个月为一轮,每一轮都培养大量的夫子,等他们学会后,就分配到各个乡下,交百姓们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