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登记,她有遇到写儿子,女儿的,也有写贴身下人的,有丈夫和父母的,甚至有公婆的,就是没有人会写儿媳的名字。

就是那种号称婆媳关系非常好的家主,也不会写儿媳的名字。

不过宫女很快就回过神来,示意太监把名字写上,然后又递给妇人一份契书。

不是别的,只是一份同意书,如果妇人去世,钱财没有取出,可以由指定继承人拿着契书来取,但在妇人没有死的情况下,这份契书是不奏效的。

“夫人您放心,我们很快就会派人看清您指定的人长什么样,记住她。当然,这个消息不会告诉她,如果有一天您出了意外,但钱财还在的话,我们会主动通知您指定的人来取,所以在这之前,您得把一份契书,悄悄地交给这位指定人。”宫女说道。

妇人点点头,同时也问了一句,“那这个指定人能修改吗?”

“可以,两年一次。”宫女肯定地道。

其实这套方法非常复杂,既要记清楚存钱的人长什么样子,又要记住指定人是谁。

这是不能大规模推行的法子,只能在京城上流圈流行。

而且还要银行的柜员们,长长久久都在,而不是经常换人。

这点倒是没问题,因为这些柜员,是宫里的宫女和太监,原本就是宫人,没主子发话,他们是走不了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虽然夫人们认识到了其中的好处,可大部分人依然心存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