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赵王亲征(二)

不管如何,反正麟德天子比兵部先一步知道了雁门关的胜绩。

“赵老将军年虽然年迈,但宝刀不老。这邱福乃是逆王朱楷的大将,以悍勇著称,在朱楷与女真的作战中,邱福向来是身先士卒,立下战功赫赫,在赵王叛军之中威望不低,赵老将军以弱旅将其阵斩,极大程度地打击了赵王叛军的嚣张气焰,动摇了他们继续进攻的决心。”

听着麟德天子的话,众臣连连点头。

随后一个大臣出列问道,“陛下,既然此刻龙武军大胜,何不令龙武军乘胜追击,一举平定逆王朱楷之乱。”

此人的话语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可。

五万龙武军加上三万地方守备部队就能打的赵王麾下的大将大败,连性命都留下了,可见赵王这个“最能打的塞王”,“李承恩之下第一人”的称号,多半也是吹嘘出来的。

现在御林军整编的十万精兵已经开赴前线,由赵天麟统一指挥,想来要对付赵王,不过是易如反掌。

就在众人以为天子会顺水推舟答应之时,十三的话却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战略谋划者乃六军都督府之职责,临机变通者所赖者前线将士之判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等身在神都,不可妄令!”

十三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的老师,是却是战术和战略上的高手。

杨清源在教导十三的时候,对于具体的为政手段,基本没有传授多少。

因为十三非嫡非长,从小就没有被当成继承人培养。

杨清源只能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教十三最有用的东西。

太宗文皇帝给十三留下了一个殷实的底子,十三不需要当景帝,他要当武帝,当宣帝,要对外开拓!

这样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知兵。

知兵并不是想要十三能和刘宋武帝刘寄奴、光武帝刘秀、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二凤那样,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知兵的天子,要能看懂战术,有战略眼光,不会随意指手画脚。

蓝星上就有三个假装知兵的天子,和上述三条截然相反。 其中一个就是赵宋太宗,又称“宋车宗”,这位大佬具有独特的指挥风格——画图式指挥。他极度倚赖预先制定的阵图去指导和干预前线将领的行动。

太平兴国四年,在宋军第一次幽州溃败后,辽军大举南犯,当崔彦进、崔翰等人领军迎敌前,太宗宋太宗不但预先安排了“会兵、设伏、夹击”的战略部署,还亲自授予诸将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

宋军按照宋太宗赵光义的八阵图,宋军将八万主力分成八个阵,各个阵相距一里左右,正面迎击辽军。宋军将士一看宋太宗赵光义这位“军事天才”安排的阵型,感觉这场仗没法打,因为这个阵型很容易被辽军的铁骑分割包围,宋军将士在开战之前毫无斗志。

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发现辽军是一字长蛇摆开,第一个提出了合并一处的建议,其他将领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在双方开始布阵之时,宋军将领却忙于争论是否听从宋太宗赵光义的安排。这样的局面下一次将是出现在校长的手上。

为了拖延时间,宋军派人向辽军主将韩匡嗣传达了想投降的意思,辽军也就放松了对宋军的监视。

赵延进建议宋军应立即改松散阵型为前后两阵,采中央突破的办法,杀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但崔翰对此却很犹豫,生怕违逆了太宗的“阵图”,战后会被问罪。赵延进拍胸脯表示:“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关键时刻,担任监军的李继隆也力挺赵延进:“兵贵适变,安可以预料为定!违诏之罪,继隆请独挡之!”

有了这两位的保证,宋军将领最终在从“抗旨”和“胜利”中间选择了“胜利”,他们迅速地决定合兵一处,趁辽军不注意突然进攻,结果辽军大败。

满城之战宋军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使得辽军主力损失一半,并且丢掉了很多的粮草辎重,这场战争以宋军的完胜而告终。

这场仗虽然没有按车宗的布置打,但是胜利却给了车宗莫名的自信。

雍熙四年,在宋军于幽州二度溃败后,车宗梅开二度,又召大将潘美、田重进、崔翰入朝,赐予“御制平戎万全阵图”,并“授以进退攻击之略”。

杨清源将此事当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十三听,其意就是告诫十三,千万不要胡乱遥控指挥,不是每个人都有李德胜那样的本事的。

宋车宗、明堡宗、校长,就是卧龙凤雏幼麒麟,又菜又喜欢指手画脚。

十三对于这些故事,印象极其深刻,所以他在和六军都督府商议作战指令的时候,只会做出一个战略目标的指示。

具体怎么打,从哪里打,那是五军都督府和前线指挥官的事情,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就不要指手画脚,只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政局稳定就好了。…

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但纵观全史,能做到这一步的皇帝,已然是属于圣明了。

岳武穆、李继隆这些名将,真的是非常渴求一个这样“无作为”的皇帝。

“王卿,着内阁拟旨,令并州诸郡之粮仓,全力供应赵天麟所部所需之粮草,令工部将作监务必保证前线大军之装备。保证前线战事顺利平稳进行。”

“臣遵旨!”

十三的旨意之中,没有一条是对战事提出具体要求的,要求越多,那么前线将领的束缚就越多。

十三记得,师尊曾经给他讲过一个故事。古时有个藩王谋逆,结果那个小皇帝竟然下旨,“今尔将士与藩王对垒,、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这句话一出,前线将士,根本没法打仗了。

故十三在圣旨之中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保证前线将士的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