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终为土灰

——

在龙武军营内激战不止的时候,龙武军营外更是成了血肉磨坊。

赵王军的临时指挥王聪知道,邱福的兵马已经按计划从后方偷袭赵天麟所部,但那个方向是一座山丘,赵王军的骑兵难以展开,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支援和呼应,战况必然不利。就算自己不能在短时间内击溃龙武军,也该派出兵马与邱福相呼应。

念及此处,在王聪的指挥下,赵王军的攻势更加猛烈。

同时,王聪还派出了一支精锐兵马,从目前看来防守较弱的西北角边上突入,向着响箭释放的方向突击,以期能与邱福部取得联系。

只是龙武军现在的防御阻击也是无比顽强,似乎是不考虑明天能不能继续打了,照着赵王军的精锐不断对冲。

双方打得那是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鲜红的血液在三晋大地之上,形成了一条条血色的小溪,渗入沙土之中。

赵王军的攻势愈加猛烈,而龙武军已经开始缓缓败退。

赵武毕竟不是赵天麟这样的老将,这支龙武军在赵天麟手中可以如指臂使,依托营寨地利可以轻易抵挡住两倍于己的赵王军的进攻,让王聪难越雷池半步。…

可赵武做不到这一点。

看似简单的战阵指挥,不仅仅需要熟读兵法,还需要丰富的战阵经验。

赵天麟历经四朝,南征北讨,可以说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寻常的战阵指挥已经刻入了赵天麟的骨子里。对于战斗形势的判断,虽然不能像拥有外挂的杨清源那般,准确无误,毫无偏差,但在整体之上也不会有什么谬误。

故而在他的手中,王聪空有兵力优势却不能将其发挥出来,讨不到半点便宜。

可赵武就不一样了,他虽然也是正统六军出身,但当上中郎将也没几年,虽然后来因为军功擢升,独领一军兵马,但在指挥上还是略显稚嫩。

大周整体上还是处于比较和平、安宁的状态,边关虽然偶有摩擦,但真正的大规模战事并不算多。

五年之内,也只有两次。

一次是七王爷联合四大汗国发动的北境之战,另一场则是后金从入侵被打到灭国。

赵武只是参与了晋阳保卫战部分,战场经验不算丰富,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容易了。 而且他也没有逞能之举,经过短暂的交手,赵武已经意识到,敌方主将用兵老辣,自己不是对手,所以他选择主动放弃了部分,刚刚反攻之时占领的外围阵地,并点燃了部分营寨,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重要的节点上。

如此一来,他需要防守的点位相比原来大大缩减,而防守的力量更加强大。

与赵武对垒的王聪也察觉到了对方主将兵马调动,防务布置之间的晦涩之处,现在并非赵天麟在指挥。

这让王聪信心大增,再次挥军压上。

现在双方的局面已经处于天平平衡的最后时刻,若王聪能先一步打穿龙武军大营,汇合邱福,那就能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瞬间搅乱龙武军的阵型,那时候的龙武军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若是王聪被赵武死死拦住,无法汇合偷袭龙武军后营的兵马,那今日的战事就只能就此作罢了。

此刻王聪还不知道,身为大军主帅的邱福竟然敢以身犯险,轻入敌军腹地。若是他知道,那现在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强攻龙武军。

但可惜的是,他不知道,邱福既没有携带帅旗,信号箭也没法传达这么复杂的信息。

信息差导致王聪压根不知道里面的情况,依旧选择了最稳妥的进攻方式。

稳重原本是王聪用兵最大的优点,但现在却是最大的缺点,

……

龙武军后军,邱福身边的士卒已经步卒三百人,五百强弩手死死地扼守住了山丘上方,接连不断的羽箭让攀爬而上的赵王叛军在山丘之上无立锥之地。

邱福的刚刚中刀的左臂简单地用布条包扎了一下,但并不能完全止血,他和赵天麟高强度的战斗,让鲜血缓缓地从布条处渗出。

赵天麟与邱福各持刀枪而立,两人均是喘着粗气。…

邱福虽然是元化境高手,但是鲜血一直在流失,若是江湖中擅长点穴的高手,这根本不叫事情,只需以点穴之法,便可轻松止血。

但邱福是军中高手,所练武学皆是疆场杀敌之术,点穴这种武功在沙场之上可发挥不出什么作用。随队的军医可能会,但邱福肯定是不会的,失血之下,让邱福有气力将竭之感。

赵天麟则是因为年事已高,虽然身上没有外伤,也没有流血,但是到他这个年纪,气血早已开始枯败,短时间的战斗没有太大差别,但时间一长,气力便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