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五章 重生

杨清源剑眉一挑,“这是从白马寺的母树之中分出的分支?!”

“杨侯果然是见多识广,学识渊源。”

后汉永平七年,后汉明帝夜宿南宫,梦见金色的神头大放白光,在殿庭中飞绕不休。第二天询问得知是梦见佛陀,于是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

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天竺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

白马寺为神州祖庭,华夏释源,这个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当年和白马经书来到中土的,除了世尊画像之外,还有一粒菩提子。菩提之木,极难存活,在白马寺大德高僧的培育之下,才有了第一棵菩提树。至后汉末年,刀兵四起,逆贼董仲颖火烧洛阳,为护我佛门传承,便有一位高僧带着经书和菩提分支,南下石头城,在此建立了万善寺。”

空无和尚缓缓地向杨清源解释着。

“只是,此地声名不显,但寺中历来高僧辈出,直到三百年前,一道天雷击中万善寺中的菩提古树,瞬间将其焚烧为灰烬。”

当年的静念禅院为了躲避战火从洛阳迁来扬州就是为了找这棵菩提古树,只可惜找到的时候,已经是一节焦木,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在扬州府城旁建立了现在的静念禅院。

杨清源闻言来了兴趣,他自然是真到菩提树在佛门之中的地位,可没想到菩提树的重要性这么高,便上前一步,细细地观察着菩提树。

只是片刻,

“咚!”

“咚!”

忽有钟声响起,而枯木之上长出的那一朵莲花,此时已是含苞待放。

……

一片黑暗之中,师妃暄只觉得有一点灵光一直在指引着她。

此时,她依旧沉沦在苦海之中,无数的负面情绪将师妃暄包裹,直到一个身影的出现。有的人,其实本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一旦在人的脑海里加上各种滤镜之后,他就会成为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

杨清源,原本在师妃暄心中一直是佛门死敌,虽然有过救民之举,但也是大奸似忠,大善似伪,加之杨清源在北境挥下屠刀,手中鲜血累累。师妃暄一直以为他是佛敌。

直到在和秦梦瑶的对决失败之后,秦师姐极尽升华破入洞玄之境,而她道心破碎,一身武功几乎半废。

之后,杨清源带着她南下金陵,在这里教会了她什么是真正慈悲。

心中有信念之后,师妃暄只觉得自己的道愈加清晰。

若是连一个人都没有爱过,怎么去爱天下,爱众生。

唯有极于情,方能极于道。

钟声响起,梵音诵经,在这片无尽的黑暗之中,一道佛光将要刺破黑暗之渊。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众生皆苦,慈航普度。

……

杨清源自然是不知道师妃暄在假死状态下,还加了这么多的内心戏,正在寻找钟声响起的方向。

就在杨清源寻找之时,突然感觉有一股阴邪之气再次缠绕在师妃暄的身旁。

空无老僧也反应了过来,难以置信地看向了师妃暄的肉身。

他一直以为师妃暄就是禅宗北脉的重立者,可是她的身上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邪恶之气?!

老和尚不清楚,杨清源心中再明白不过了,这是如来神掌第一式,佛光初现的起手式,就在杨清源以为师妃暄要成功之时,师妃暄身上的生机再次泯灭了。

这算是个什么说法?!

活了?但没有完全活?!

老僧也察觉到了生机消逝,急着起身查看,但一靠近师妃暄,就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那股阴邪之气,连老僧也感到心惊。

就在他坚定本心,想要再次向前之时,异变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