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顾莫杰要先在气球和卫星技术上种5年田,才能看到实打实的收益。

事实上,两三年后,他就可以开始小规模实战测试他的气球基站技术了——没有5g的,大不了先拿4g的试试手,用两年。

气球和铁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气球是可以回收的。将来新一代基站覆盖半径、所需气球高度、位置变化了,大不了把气球飞到新的点重新固定好就行了。

而铁塔,是一旦造好就死了的东西,网络换代、基站布点要重布时,铁塔就抓瞎了。

所以,中移动每一次换代都是伤筋动骨。每一座铁塔造下去的时候,建设成本巨大,而且都是按照至少“30年使用寿命”设计的。

但是,30年的时间里,网络技术都不知道进化几个g代了,布局勘测选址的思路,早就过时了。

这一切僵化和追求“百年大计”的思路,在灵活的初音网络科技面前,注定是要被推倒的。

事实上,后来在移动基站领域,第一个被初音网络科技拿来祭刀的冤魂,还轮不到三大运营商,而是某些南洋小国。

在初音网络科技布局这一领域后,仅仅18个月,到2015年年中时,4g气球基站已经在初音的攻势下拿到了马来西亚、印尼这几个国家的运营商准入牌照。然后再那些地方开展了试运营业务,为那些国家的人提供廉价的无线网络,顺带着把手机进一步倾销过去、用娱乐内容产品轰平那片土地上的渣渣音乐游戏电影公司。

之所以选择南洋小国作为测试的第一步,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南北半球的大气层中,即使在超高空的无风带,也会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偏向而导致气球定位困难。而近赤道的区域,就可以充分利用“赤道无风带”原理,降低难度。

谷歌家当初试点基站气球,想法其实是一样的。在低纬度测试,起码可以比高纬度少奋斗一两年的技术积累量(扎克伯格的东非互联网卫星计划,也在赤道附近先试点,但那是因为别的原理。)

印马搞定之后,至于新加坡这种仇华的鼻屎小国,初音甚至都没和对方政府打招呼,没问他们要牌照。

连问都没问。

直接在马来西亚的领空上,绕着新加坡东南西北悬了四个气球,然后以“买内容、看广告、流量不要钱、流量可以直接打高清‘初见’电话”的模式,直接把新加坡电信秒杀了。

淡马锡财团的李家走狗欲哭无泪,试图抗诉,结果被初音一句话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