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页

顾莫杰抓住了这个人类社会进化的总纲,自然不畏浮云遮望眼。

衣服可以定制,精神需求为什么就不能定制?

做衣服的时候,一台3d扫描仪可以比一个高档裁缝两个小时的量体裁衣还精确。一个用程序辅助修改文章次要字眼词句的脚本工具,也可以在区区几毛钱或者几块钱的成本范围内,把一本模糊迎合大众的书,改得相对符合具体使用者的胃口。

这种工具被研发得越先进、机器学习的训练度越高,定制成本就越低。

而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引擎,不就是方便读者找到盗版么?

如果一本精神食粮,很多细节都把“洋红色a”改成了“鲜红色b”或者“粉红色c”,再加上一大堆机器人写作软件的修改,书名和主角名字都不知道,百度和谷歌还怎么提供这种盗版匹配服务?

连关键字这个超链分析技术的最核心需求,都没有了。盗版的人,还检索个屁啊。

别以为这种事情很难做到,其实稍微有点观察的人都可以发现,百度的搜索引擎是搜索不到阿里旗下淘宝网的站内数据的。

所以,一旦内容非标之后,再加上技术屏蔽外部检索,顾莫杰设想的那个远景,在未来数年之内是完全可以在技术上实现的。

当一本书理论上是为一小撮人定制的时候,工业化的30时代的搜索引擎,根本拿它们毫无办法。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省几块钱,那只能说这种人缺乏自我意识的程度到了一定境界了,这种人的生意不做也没什么惋惜的。毕竟社会总有几个混低保或者啃老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时候挨过饿的人,不该过于苛责他们。

他们就算年轻时候不打撸阿鲁,长大了也会跳广场舞。

而大多数有尊严和有个性的人,总会为这方面的精神需求适当消费。

在非定制时代,制约冷静和理性读者消费的最大动力,其实都还不是钱本身,而是缺乏一种精神上被尊重的满足感——只有热血燃文的读者,会冲动而订阅。冷酷文的读者,更多会想到“世上有那么多人不花钱看到了这本书,我要是花钱了,岂不是说明我使用检索工具的能力不如别人?说明我的智商不如别人?”

当花钱被社会当做一种“在能耐和特权方面不如不花钱的人”的评价标准时,内容产业遭受的毒化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