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页

很多大尺度的歪招,老板不发话,就不敢去多想。

雷俊和古勇将不懂技术,这下半场明显是留给张拓海表现的了。要不他n年慕尼黑理工大和西门子就白混了。

“德国人的3d打印么,尤其是eos家,精度、打印件结构强度和工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全球第一,没说的。这些我们也不会,到时候就继续照搬德国人的。3d模型的建模简洁性、工艺细节的编写语言、编写操作,比较繁琐,这个也是德国人的通病。从数控机床时代就开始了,可编程性都没日系、美系的好。如果合作,我们靠初音智能的长板,补德国人的短板,应该挺有效果。”

中规中矩的策略,但是有点老生常谈。这东西eos是缺,但地球上能提供的也不只初音一家。

“想法是好的,不够独门,也就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你们回去再好好技术考察一下,做个差异化分析报告过来。3天我要看到最终调研结果。”

估摸解说着,也就散会了。

生意做到这么大,指望开会头脑风暴就灵光一闪,是不科学的。

要是开会有用,大数据早就好去死了。

肯定对方已经取得的成果、点明未来努力地方向,让手下人自己继续去建模,去大数据,那才是顾、马、李这种咖位的大佬该做的。

……

然后张拓海和他的团队就是3天没怎么睡觉。

最后给顾莫杰送来一份详实的报告。

“我们的世界上其他可以与eos进行技术合作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供应商相比,有一个独门优势——我们做3d扫描式建模,算法最优化、数据积累的滚雪球效应最容易滚起来。”

一开头,张拓海就把结论简明扼要摆出来了。

有点意思。

“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