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李叔福和沃尔沃的合作。

乔布斯的icar概念。

三板斧在短时间内激荡了全球汽车产业界。

这个时间点上,号称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积淀比肩谷歌、甚至还略胜facebook和苹果的初音集团总裁,出现在汽车城斯图加特。

信号太明显了。

顾莫杰略略扫了一遍材料,剔出一份让费莉萝先回绝了:

“大众太低端了,我觉得没必要考虑,婉拒了吧。低端车不适合参与智能化,消费者给不起这个钱。”

“好,反正我也不懂车。”费莉萝一口答应,就开始盘算怎么措辞婉拒。拟了一份意见发给公关外联人员后,费莉萝重新回房坐下来,和顾莫杰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分析各方合作的意向。

“对了,张拓海今天来了之后怎么说?他有带什么方案来么?都说要搞类似icar的东西,我们也没个路线图,都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下面人也没法谈啊。”

听了费莉萝的担忧,顾莫杰回身在自己笔记本上调出几份最新的资料,都是手下人今天整理给他的。然后一边指点一边解说。

“路线图其实已经有了,拓海今天还是挺拼的,把她们各家在汽车电动化和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现有成果、技术布局都摸底了。他带来的工程师里面,还有两个是我们刚刚高薪从李叔福的沃尔沃那边挖来的。虽然不是最核心骨干,做做供应商考察评估还是可以的。”

费莉萝自己给自己倒了杯咖啡,虚心求教:“那就具体说说呗。”

“目前世界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布局,其实主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谷歌、特斯拉那种模式的。他们强调一步到位,也就是直接做可以彻底无人驾驶的汽车、做可以彻底摆脱汽油的纯电动车。只要没达到这个结果,任何中间过程产品都没有投产价值,只要继续往下研发就行了。

这套路数,其实我觉得不是未来汽车最好的发展方向,但是谷歌和特斯拉那是没办法。因为他们没有做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也没有技术积累,所以只能指望彻底绕过传统汽车的一切疑难杂症,直奔纯电动和纯智能。然后品质上,就靠特斯拉未来追求的高私人定制性来满足客户的逼格需求。

所以,这些车渐渐就沦为了谷歌和特斯拉对人工智能地形学习、人工智能反应学习、3d打印式个性化数据加工定制等前沿技术的实验用小白鼠。哪怕没做出几辆可以商用卖的好车,只要把那些技术实践进去了,为谷歌的技术体系添砖加瓦,目的就算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