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页

假设,因为百度的用户容量够大,有10万人次搜了“权宝儿”这三个字,然后百度根据反馈统计:其中43的人搜索后,点击了百科词条,22的人,点了某娱乐新闻,17的人……

这时候,如果把百度搜索的云端大数据,接为‘初秘’或者siri的服务器端,初秘就会知道:当下一次她的手机主人说出“权宝儿”这三个字的时候,优先把这个词的百度百科词条内容推送给主人——当然,是用语音阅读的方式。

这是最简单的问答型人工智能,靠统计数据,来让机器的回答,更贴近代表所有网民中最大众的那一群人的意见。

这个过程中,机器并不理解“权宝儿”这三字代表了什么,它只是在算法上统计了“所有曾经搜过这个词的人,在搜索后点击查看了哪条答案”,然后把看过人最多的那条答案,推送给最新问这个问题的人。

这样的大数据,只有搜索引擎服务的提供商,才拥有。或者说,只有那类公司的数据,样本容量才足够巨大,足够客观,足够撇掉误差。

在中国,只有百度和谷歌有这个资本。

而且,百度和谷歌除了搜索大数据的历史记录足够庞大、完爆其他搜索服务提供商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独门之秘,在2009年只有他们两家形成了规模。

那就是“百度知道”,以及比百度知道逊色一些的“谷歌问答”。

“知道”,是一个比搜索更加贴近人类语言习惯的问答产品。在搜索的时候,人只会打几个关键词,很少会直接长篇大论写一句话,写一个用人类正常语法表述的问题。

而用百度知道的时候,因为背后是人类在回答,所以大家都遵循了人类语言的语法。

一个新买手机的用户,和初秘或者siri聊天的时候,问到的问题,真的是绝无仅有、从来没有前人问过的么?

恐怕不尽然。

十几亿人心中的困惑,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同一个问题,可能全国有几百万人想问。

有了百度知道的云端大数据之后,初秘或者siri再听到手机主人的语音发问时,就可以先搜一搜这个云端数据,看看有没有近似的或者重复的前人提问。

如果有,直接把前人提问中的“被采纳答案”推送过来、语音阅读一遍就行了。

在“知道”这个产品上,谷歌其实走得比百度慢。谷歌的强项,是“谷歌学术”那种专业标准化的问答,而缺少家长里短的日常人工智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