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页

中国人开的演唱会,什么时候能顾吸引到这么多的“友邦人士”过?哪怕是邓丽君最红的时候,也不过是到东京去开演唱会,送上门请日本人听吧?

能让这么多日本人、韩国人眼巴巴地特地坐飞机飞到中国来听演唱会,只怕古往今来仅此一例。光是看下面那些挥舞着的日语假名的led发光字,就可以轻易数出有至少数千名日本粉丝。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一定要拿出一些别人怎么都替代不了的干货,才能有实打实硬撼的成绩。

06年别的一线歌星演唱会,普遍还在卖280、380一张起步价的门票,初音就敢直接580起步,打铁靠的就是自身硬。

林暄妍心中默数了一下,今天这场面,门票起码卖出了一个亿的收入。开支方面,那几个互动明星如果收费的话,出场费都是百万以上的,再加上场租和布置,总也有上千万。

除此之外,最大的开支应该就是3d投影内容的编程和设备、外围软硬件投入了。估计要两三千万之多。

按照这么算,弄一场这种演唱会,翻倍的利润率还是有的,最终纯利五六千万的样子。

(后世周洁伦搞小巨蛋演唱会的时候,弄个虚拟的邓丽君,也花了一亿新台币,相当于两千万人民币,做全套特效加灯光布景。大型演唱会的布置和道具是很昂贵的,3d投影的编写和设备更是昂贵。)

而且,真算起来,初音歌姬的效果编程并不是用一次就报废的,程序写在那里,下次沪江演唱会或者将来再有别的演唱会,还能继续拿来放。最多修改一下、充实一下新曲目和编舞就行。所以只要复制下去继续开,每场演唱会的总成本可以卡到2000多万的样子。

当然,考虑到未来的演唱会,不再会是3d虚拟演唱会这种技术的处女秀,观众也不可能再这么狂热、票价也会有所回落,所以总收益可能也就稍微增加一点而已——那也已经很可观了,毕竟是一门每年可以复制十几场的细水长流持续性生意,一年净赚五亿不是梦。而且至少两年之内这种模式不可能有同行有抢生意的技术实力。

“一年十几场,估计是极限了,国内也就北上广深,加上有限几个二线靠前的城市,有那么大的市场容量。剩下一小半场次,只能指望去东京,或者汉城办展来解决了。”

林暄妍心中默默地帮表姐夫算着账,又是羡慕又是欢欣。

她正微微走神,外面正好一曲终了。灯光暗了下来,扬声器里一个声音宣布道:“下面进入特别的人机互动环节,有请本场神秘嘉宾、周洁伦先生登场——”

荧光棒的潮水,一浪浪地逼来,振聋发聩地声涛,彻底把林暄妍震回过神来。

周洁伦这种货,如今尽管如日中天,却掩饰不了他“音乐新技术发烧友”的本色,后世哪怕自掏腰包都要玩这种3d虚拟人物合唱,何况今天顾莫杰提供了这个机会呢。

他就当是来大陆一周游了,连出场费都没要,就主动凑过来登台了——首个和虚拟人物同台合唱的人类歌手,这样的经历,毕竟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哪个音乐潮人不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