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页

然后,第二天,那个名叫孟醒的家伙就出现在了顾莫杰的办公室里。是个一头洋葱硬发,一脸吊样的三十岁光景男人。

“你就是孟醒?能够把创业失败这种经历往履历上写,还写在最开头的人,真没几个——怎么想的?”

那男人一点不怯场,张口就来:“我就是孟醒,圈子里给面子的朋友,也可以喊雕爷。我觉得跟你做这个初音的智能硬件卖概念,比我卖精油好操作,就来试试。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当然把你最需要的才能写在最前面。”

“那你觉得我最需要的才能是什么?”

“当然是一个明明创业失败,或者勉强维持,但是又屡屡可以从风投那里拿到钱的人。”

顾莫杰对这个想法有了几分好奇:“为什么会这么想?说具体一点。”

雕爷端着指头,敲了敲面前的文件,淡定地说:“如果一个人创业,拿风投,经营,然后成功了——那说明他挑的这个生意本身就很有前途,他本身也具备足够的综合性才能。这样的人都该去当老板,怎么会来给你打工,何况,以目前‘初音智能’的摊子,还没到需要真正市场化盈利的时候。而一个人,如果他创业,拿风投,却让风投亏本了,但是下次依然可以拿到风投——那说明这人或许实打实从市场上盈利的本事不行,但是至少把本来就不行的生意伪装成行的生意这点上做得很好。国内你很难找到一个明明生意上没赚钱,但是下次依然照拿风投不误的人。”

话糙理不糙。

一个妹子,本身是美女,还是处女,然后包装了一下,嫁了个好人家——这叫什么本事?或者说,这哪里能体现出媒婆之类马泊六的本事?

就是要拿一个看上去虽然还算美女,但是下过海的,然后又上岸从良了的,包装一下照样嫁进好人家。经办了这样的案例的媒婆,才有值得拿出去说嘴的资本。

“说说看,你原来具体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吧。”

“听过彼得蒂尔的名言么——真正的垄断巨头,都是在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不是垄断巨头。

前者比如谷歌,在反垄断听证会上,都会向国会陈情:别看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但是世界上同时还有那么多电视台、杂志社、广播……无数媒体渠道。谷歌在所有媒体渠道之间的总入口占有率,还不到6,有什么威胁呢?它掌控得了美国人民的思想么?美国人民没有别的渠道选择了么?

后者比如那些在好莱坞开湘菜馆的——他们总会用,‘这个区一家湘菜馆都还没有’来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开了之后一定大赚,一定可以垄断这个区的湘菜餐饮市场。但是鬼知道好莱坞有几个鸟人会有吃湘菜的餐饮习惯?就算有,又有几个傻逼到非吃湘菜不可、没湘菜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这辈子至今为止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第二类的例子,伪装成第一类的。刷销量也好,细分概念制造有垄断可能性的假象也好,手段无所谓。”

顾莫杰第一次听到还有人从如此角度赤裸裸地解释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