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顾莫杰听了表哥的善意提醒,神色终于严肃起来。挂掉手机,打开百度页面,然后搜索“拼音输入法”。

果然,他的“万能输入法”的下载链接,居然一下子下跌了好多位。不光他自己的主站下载链接下跌了,那些三大软件园之类合作网站的该输入法下载链接也下跌了,而且跌得更惨,有些都直接跌出搜索结果首页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不过却不算太意外。

“用户量破千万了,终于有大鳄要对我动手了么?”

第五章 钱烧包的富二代

世人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在中国的软件业界,山寨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真相则是,如果仅仅从软件功能的同质化来判断是否山寨的话,那么全世界都是山寨风行的。中国如此,米国亦然。

毕竟,在程序员看来,我写的软件和你的功能类似,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你的软件发布的时候是加密过的,是可以防止反编译的,我又抄袭不到你的源代码。如果我用自己写的代码,实现了和你的软件一模一样的功能,这又有什么侵权?

当然,如果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墙脚雇人过来,并且直接窃取源代码的话,这种事情就要被全行业谴责了。这是赤裸裸的抄袭,也是赤裸裸的商业间谍,和前述的逆向仿制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之所以中国的软件山寨看上去特别严重,主要原因倒是由于后世国内有一两家比较擅长抓取用户习惯大数据、分析用户习惯大数据的巨头。他们喜欢干那种暗痤痤扫描用户电脑、找出后起之秀、然后直接在萌芽状态用自己的体量优势,将这个后起之秀碾压消灭,斩草除根的事情。

所幸的是,03年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巨头可以做到“暗痤痤扫描全国大部分用户的电脑,分析用户喜好”这一点——谁让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大数据这个概念,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基础也还不成熟。业内的山寨仿制节奏,也不可避免地比后世慢那么几拍。

所以,顾莫杰是幸运的。

他写的那个免费输入法,在上市之后的前三个月,几乎没有被同行注意到,至少没有关注到足够激起他们立刻仿制欲望的程度。大家都在观望顾莫杰这个输入法的用户反响情况、下载量究竟如何,然后走公司内部流程、打立项申请……这种不重视,为顾莫杰争取到了时间。

直到如今,试图山寨和反超他的人才开始露面,考虑到顾莫杰这个输入法的编写难度,估计竞争对手用在编程和测试上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月,逆推回去,顾莫杰就可以算出,对方应该是五六月份的时候正式开始写代码的。而当时,他的输入法用户量应该已经迈过五百万人这道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