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谁让这是一些洋人压根都不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呢?在这些微小的领域,洋人自然不如中国人专业。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翻译国内空白”的体制内囤积型学阀,也自然竞争不过坦然面对自由竞争腥风血雨的民间力量。

这就是顾莫杰不借助体制,不借助官场,以纯商之路崛起的捷径所在。

彻悟了这番道理之后,顾莫杰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后面几天,他搜索如飞,撰写神速,触类旁通,思如泉涌。

不仅把蓑衣刀具这项发明的技术论证文档写得滴水不漏,甚至还因此受到启发,把好几种他根据中餐和西餐差异化需求而总结出来的、外国人不可能想到的、而他偏偏想到了的小实用技术论证扎实,然后排列组合,编织出了一张技术网络,隐然形成了一道微小的壁垒。

随着时间的拖延,这道壁垒会变得越来越缜密,越来越严谨。

虽然样品还没做出来,但是他已经对即将到来的和苏泊尔的谈判充满了信心。

第三章 源于生活

八月骄阳,烁石流金。

这种一边学车,一边检索查新、撰写技术文档的日子,持续了约莫半个月。

相比于年初时候一边读书、每天只能抽出最多三小时用于专利撰写的日子,如今的顾莫杰时间上自由了不少。只要他干劲儿起来了,一天弄十二个小时都不成问题,因此效率自然远非当初可比。

这一日,眼看就是科目三考试的日子了,顾莫杰起了个大早,赶去下沙排队。因为自动档考的人少,约莫上午十点光景他就考完了,毫无障碍满分通过。随后把压轴的理论也过了,终于是拿到了驾照。

离开考场,眼看将近中午,他职业习惯似地找了下沙一间挺有特色的馆子,点了一些花哨的菜色,开始勤奋地吃喝起来。

“呲溜儿~呲溜儿~”

“吧唧~吧唧~”

“咔嚓~咔嚓~”

之所以用“职业习惯”这个词来形容他吃喝的样子,是因为他吃菜的时候绝对不是闷头光吃。而是每一个雕花摆盘的萝卜花儿、改了花刀的鱿鱼片、猪腰子片儿都会用筷子拈起来细细端详一番,然后用牙齿试试看材质的弹性,如同做科学研究一样钻研一下,再吃下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