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诡脸

封八门 2墨 4934 字 5个月前

我自嘲着或许是我太愚钝,无法参透这个中的玄机。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的功夫,肚子里的馋虫,也咕咕叫了起来。

“是该出去吃点东西了。”

我把那册子和怀古收好,摸了那粮票,朝破庙外走去。

出了破庙,瞬间感觉浑身舒坦了不少。摸了摸口袋里师父给的九张粮票,还可以混些日子,也好在这几日里好好读读那本《奇门五行术》……

我所在的这镇子,叫做三悦镇。

这年头,不论天南海北,都谈不上什么富不富裕。

男劳力在生产大队里忙活一天,只为记上一份儿工分。

有了这工分,家庭才会有保障。

妇女们不仅仅要照顾孩子、老人,一有功夫,就要被组织成妇女联合二队,被委派到镇上做其他劳力工作。

这不,三悦镇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建一个大水库。

镇上的大喇叭广播了,建水库是个大工程,计划今年年初开工,年底完成。

这水库一旦建成,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劳力们听了,你争我抢,拿着铁锹,撅头,推着小车,一股烟儿地争相到工地。

倒不是因为大家都愿意抢着干活,而是因为今天第一天动工,镇上给免费分发大蒸包。

怕是去晚了,连包子味都闻不到。

这年头,肯出力气才有饭吃,懒人只能喝西北风。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镇上一家的包子铺前……

听镇上人说起过,这家包子铺的老板,祖上是一个叫做爱新觉罗丰萧的人。

这丰萧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纯正的满清正黄旗,最高的官职做到了都统。

要知道,满清分八旗,正黄,镶黄,正白可是上三旗。可见地位之高。

再后来,辛亥革命满清封建被推翻,丰萧探听到了消息,居然早早割了辫子,携带财物,领了家眷逃到山东这三悦镇。

一开始还想着隐姓埋名,到后来,连祖宗给的爱新觉罗氏,也换了“陆”姓。

“陆”丰萧忍辱负重,利用自家雄厚的家财,做起了茶叶,米庄,私盐的买卖。有了钱财,才好他日东山再起,复兴满清大帝国。

然而,传到他的下一代出了个不孝子,名字叫“陆”傅凌。

这家伙整日里游手好闲,吃喝嫖赌不说,还习上了大烟膏子。

就这样,一代满清正黄旗复国梦就给“陆”傅凌破灭了。

再后来的抗日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正黄旗的王爷后人,虽未成大业,也算是平安无事。

哪成想“文化大革命”这会儿,这包子铺的“陆”通天陆老板,背上了“满清通敌叛国汉奸走狗”的莫须有罪名。

还好,最后给平反了。

总的来说,正黄旗王爷后人也算是比傅凌争气,起码有家包子铺……

“给我来四个韭菜鸡蛋馅儿的包子”我走进包子铺,一屁股坐在座椅上。

“四个韭菜鸡蛋馅儿的包子,四毛。”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厨房传出来,随之似一阵桃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我抬起头,朝着厨房看过去,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女子从厨房走来……

手上盘子里盛着四个热气腾腾的大包子。

这想必就是他们口传的包子西施了,包子铺老板的独女千金。

干着下力气的差事,还穿的这么华贵,要不怎么说大小姐,难养活。

“钱倒是没有,粮票一大把。”我说着摸了摸口袋里的九张粮票。

“粮票可以,一市斤粮票正好四个包子”等她说话间,我细细打量了下这“包子西施”。

嘿!这丫头,的确是长的水灵,嫩白嫩白的脸蛋儿,仿佛能捏出水来。

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眨的人心里直痒痒。

当然,这年头,娶媳妇是最不愿娶这样的大小姐了,做不得苦力,还一副大小姐的架子。

“卧槽!黑店呐,一市斤粮票!这包子比金条还贵!”我没好气的回道。

“哼!看你这穷酸样,就知道你吃不起我家包子”包子西施说着,便要转身离去。

“还真是狗眼看人低一等!”我说着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包子,顺势把两张粮票拍在餐桌上。

“哎哎哎!你骂谁是狗!臭要饭的,我……”包子西施说着,举着一个巴掌就朝我拍来……

“鬼啊!闹鬼了!救命啊!”就在这时,街道上一阵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