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天干物燥,不小心走水是很寻常的事,大家心照不宣的视而不见。

但很快,堇王殿下生辰之日天降大火的消息不胫而走。街头巷尾的说法有很多,但传得最厉害的便是堇王应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惹怒了上天,天降怒火惩罚。

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翌日便有朝臣启奏,希望堇王能够做出回应,给一个说法。

堇王朱显奕当朝沉默,不发一言。

消息愈传愈烈,有人说此乃大凶之兆,若置之不理,有恐损大周气数。百姓闻之,日益恐慌。

于是又有朝臣启奏复议,希望彻查堇王到底干了什么事,还一个真相,以此安抚百姓的恐慌。

在此期间,当事人堇王一直沉默,不予回应。清者自清?不,这肯定是心虚。于是弹劾堇王的奏折如纸片一样的飞到了昭武帝的御案上。

因着这事儿,昭武帝已经沉了好几天的脸,朝局也因此变得微妙起来,朝臣们个个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正当民声沸腾的时候,这时突然又有消息在酒楼茶馆里流传,大火那日现场飘散着浓浓的油脂味儿,由此可见这火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蓄意而为。

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皇家府邸,戒备自然森严,但竟然被人蓄意放火,且据传博近候的夫人当时还在那走水的小楼里,侯爷发了疯似的往里冲,任谁都没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