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村学堂

徐氏又笑了,是了,她这个闺女是个把家虎,想占她便宜可不容易。

“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说你大哥没说亲,不好兄弟走在前面,听儿子的,我说了不算行了吧。”

徐氏知道儿女有自己的想法不好勉强,斌子也强调别急着说亲,尤其是弟妹的婚事一定要慎重,让再等等。

儿子都发话了也好硬来,万一过得不好,就像公爹和婆婆一样,要被埋怨一辈子的。

酒坊收了大量的粮食加紧干活酿酒,赵毅整日泡在酒坊里盯梢,一眼不敢错开,生怕砸锅了,就差睡在酒坊了。

活多了,干活的人又请了几个,如今村里人对他家十分夸赞。

赵凤趁这些日子把酿造坊的事也弄得差妥当了,摆摊的几家手艺也盯着改正,等大哥秋闱后就要去京城读书了。

大妮的糟货也开始赚钱了,虽然刚开始赚的不多,但口碑相当好,慢慢有了回头客。

夫家对她也是赞不绝口,自己能赚钱的媳妇自然是要高看一眼的。

酿造坊也在盖了,学堂快盖好了,赵斌给请的夫子,千挑万选出来的,已经人到中年,有举人功名,但身体不太好不能干重活。

起起落落有人生阅历,家里只有媳妇孩子也没有根脚,愿意住在赵家村教导孩子,图的是个安稳和民风淳朴。

赵家村不穷民风也比较好,人家也能看得上,举人功名教熊孩子绰绰有余。

夫子的束脩费就从两个作坊给的钱里出,来上学的孩子们也要交束脩费,但比外面学堂少一半,这一半用来买笔墨纸砚和书本的,中午管顿饭。

条件很优待了,村里有见识的都第一时间交了钱把孩子送来读书,儿子读书要钱,但女娃读书目前不要钱,为的是鼓励孩子们都来读书。

到有不少人家都愿意让女孩来读书,不花钱,还管顿饭省下不少嚼用呢。

除了家里特别穷的,真的给不起,其他各家各户都愿意让孩子来读书,三爷爷说了以后还会教孩子们学手艺呢。

有赵斌赵毅赵凤,阳子叔这样的在前面做比对,大家心里明白着呢,只是有时候舍不得钱罢了。

谁让咱地里刨食的人活钱少呢,如今日子有盼头了自然可以松松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