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纵深(上)

诺门罕是一块荒凉之地,日军跟我们一样,每日的吃食饮水必须从后方运送上来。

我军通常会携带储备3天以上的补给,而日军在这方面比较糟糕,仅仅能勉强维持弹药和食品的消耗,甚至都无法保证饮水的供给。

根据最新情报,对面的23师团早已陷入缺水的境地,他们的步兵通常要坚持两到三天,才能得到一次饮水供应,至于其他的时间,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接点露水喝了。

一旦后路被彻底切断,日军撑不过一两天,就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就是我军全歼23师团的最佳时机。”

似乎为了印证周逸龙的话,安德烈少校特意提起了一件事情,他说道:

“黄昏时分,有少量日军步兵,向我军机枪阵地发起了零散的进攻,最开始时,我们以为是日军的试探性进攻,后来我们才发现,这完全是日军士兵的自发行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希望抢夺我军机枪冷却套筒里的,降温水。”

安德烈少校的这番话,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看样子,日军的后勤补给,比想象中的更加糟糕,如果真的如此,那一旦切断日军后路,很可能只需一天时间,就能让23师团彻底崩溃。

但比起这条线索来,更让人吃惊的,还是米哈伊尔的那套打法。

周逸龙的这种战术,让与会的所有军官们都为之耳目一新,浑身一震。

虽然表面上,它看起来跟第二种方案,有类似的地方,但无论是从兵力火力的配置使用上,还是从后续进攻的思路上,都远远不是拉西莫夫那套粗糙的方案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突破敌军阵地时,它充分发挥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并强调不间断的支援火力输出,在向敌纵深穿插时,它又提供了一支强大快速的先遣部队,对敌纵深进行了锐不可当的凶猛打击,整个战役行动部署周密,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敌军在这种组合拳的连续打击下,多半连反应都来不及,就尘埃落定、大局已定了。

这几乎就是一套先进完善的装甲战术理论雏形啊。

即便是那些步兵军官们,从未耳闻过这种打法,可细细想来,却觉得这种战术非常先进强大,思路也是极为详细缜密,这完全不像是一种临时想出来的战术,一定是长期研究后才能得出的,成套的战术理论体系。

装甲11旅旅长,拉西莫夫更是震惊的浑身颤抖起来,他不可置信地,结结巴巴地问道:

“这……这难道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没有研究完成的那套……那套大纵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