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前线调查(下)

朱可夫听得连连点头,他本身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听到周逸龙在关键时刻果断发起白刃战,不但勇气过人,还及时把握住了宝贵的战机,为后面消灭山县联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这个时候,周逸龙磨磨蹭蹭的,那山县联队很可能就逃之夭夭了。

只是谢苗连长说的,政委同志一刀将日军八段剑道高手给劈成两截,被朱可夫同志给刻意忽略了,他觉得这是刻意的夸大,那个小家伙长什么样子,自己还不清楚吗,就他那丰满的体格,不被日军劈成两半,就算烧高香了。

可波克隆斯卡娅却将这段作为重点记录了下来,还一连拉着谢苗连长问了好几个细节上的问题,这种高手间的对决,可是新闻报道最好的题材了。

谢苗连长被这位美丽的记者同志打断了好几回,才能接着往下说道:

“政委同志在消灭了日军支援分队后,果断命令步兵们搭乘剩余的战车,用最快的速度穿插到了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56号高地。”

“等等,你说,他是利用坦克部队单独出击,截断日军退路的,还在战车上搭载了步兵?”

朱可夫激动起来,他一直在研究装甲部队的合理战术。

而这一时期,哪怕是后来发明“闪电战”的德军,对坦克战术的研究,也还处在艰难的摸索阶段,更没有机会在战争中验证完善他们的战术。

甚至世界上很多守旧的声音都认为,坦克只是辅助步兵进攻的一种工具,不应该单独组成部队出击。

比如,现在代表欧洲主流的英法,就是典型的将坦克分散在步兵部队里使用,甚至连他们设计坦克的思路也是如此。

像英国的玛蒂尔达坦克,就是一种典型的步兵坦克,速度慢的像乌龟,只能勉强跟上步兵的攻击步伐,但是装甲却在同时期的坦克里,算得上是奇厚无比。

当德军目前最先进的三号战车装甲正面,只有50毫米厚度的时候,奇葩的玛蒂尔达侧面装甲,就达到了惊人的70毫米。

但如此厚重的玛蒂尔达,却仅仅只是装备了一门40毫米口径的牙签炮,甚至连苏制t—26轻型坦克的45毫米火炮都不如。

可以说,这种龟速,厚甲,牙签炮的组合,就是位了步兵而设计的,是坦克中的耻辱,完全无法胜任以坦克为主导的现代战争,朱可夫一直就很反对这种设计。

但现在,在1939年的诺门罕,朱可夫不但听到了坦克单独作战的案例,甚至还搭载了步兵协同,这可是非常成功的合成作战啊。

步兵的加入,很好地解决了坦克在复杂环境中作战的诸多弱点,而用坦克搭乘步兵,又完美地解决了步兵速度太慢的问题。

这种先进的理念,跟朱可夫一直研究倡导的装甲战术不谋而合,他再也顾不得继续听下去,一把抓住谢苗连长的手臂说道:

“快说,那位政委同志现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