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大城市,而有些人却喜欢躲进深山老林里生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用交税。

官府的人找不到他们,自然不能去收税了。

如果只是这样,兴德帝也就忍了,毕竟山民也是少数,所谓靠山吃山,只是一句空话,在山林里生活,不知道有多艰难,不说那些豺狼虎豹带来的危险,就说恶劣的环境,匮乏的资源,就能让人活得像个野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没人愿意躲进山林的。

可是在大楚,就出现了一种比较新奇的情况,那就是,有资本的特权阶级,会买下大量的劳动力,然后送到山里开荒,让他们长年累月待在那里。

他们需要做的是,每年一次去那里运物资,然后把下人们生产的粮食带出来。

也就是说,家养的山民!

如果是少数也就算了,兴德帝犯不上为了一区一地的问题大动干戈,但从查探来的结果显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种情况。

严重的地方,已经不仅限于山民,甚至那些原本是良民的村民,都成了他们买来的奴才。

就比如渝州,渝州差不多有大大小小八十几个村,村民总人数达7万多,但这些人,有一半是渝州各大户的奴才。

在大户的庇护下,他们不需要交人头税,田税也不是上交给官府,而是给了自己的主子,而他们的主子——那些大户们,仗着家里有功名的人,交税的时候,往往是少交,甚至不交。

这样一来,整个渝州收上来的税,还不到实际的三分之一。

再加上隔一两年就出现的灾难,渝州上交的税少得可怜,偶尔还需要京城拨款。

在兴德帝和京城官员们的影响里,渝州是个特别偏僻特别穷的州,经济常年排大楚倒数几名,因而,大家对渝州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不麻烦到京城就行。

然而现实给了兴德帝重重一击,什么地处偏僻,什么出产贫瘠,统统都是假象!

那地偏是偏了点,人口较其他地方也少,但不代表那里就真的贫瘠荒芜,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