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德帝拿着折子,看了半响,沉吟不已。

安西明白他在忌讳什么,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接着往下说,“关于课程,那些孤儿也不可能真的学四书五经当个文化人,还是让他们学一些匠人的手艺,比如木匠泥瓦匠就不错,哦,对了,也可以学医,多一点大夫,对百姓们也是好事。至于女孩,可以学一下刺绣厨艺之类的。另外,再给他们安排一门爱国教育的课程。”

“爱国教育?”兴德帝品位着这句话,眼中是明明灭灭的光。

安西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天真的说,“是的,教导他们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孤儿,不像别人,有父母教导他们忠孝的道理,因此就只能我们找人来教了。”

这就是笑话了,在古代,有几个做家长的,会教导这个,会教的人,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上层人。然而他们教的最多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活。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孝顺?

是因为他们知道,当父母的一定会让儿女孝顺,而君王,想要让人听话,就要把孝顺父母和忠于君王划上等号。

这是一体的。

让人形成了思维惯性之后,父母教导孩子,让他们孝顺的同时,也会提上忠君的概念,提的多了,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以孝治国强调的是孝,其实也就是想让人忠君而已。

而现在,安西告诉兴德帝,那些孤儿没有家人,没有长辈,更加没有所谓的宗族。皇帝可以让人给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

只有忠君,没有其他的辖制,就不容兴德帝不心动了。

他这些年最怕的是什么?是底下的皇子们觊觎他的皇位,是那些有着种种利益纠葛的大臣们,对他失去了忠心。

如果能培养一批孤儿,一批只会忠君的人成为文臣武将,那他还怕什么?

“这些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可想好了?”兴德帝眼神闪烁,试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