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安西这种考外语的,录取的人数不多,但竞争并没有其他的专业激烈。

一是因为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外语认识的程度不够,不明白学这个有什么用,之所以会报也是觉得多一个机会。

另一个原因就是,学外语需要多考一门英语,作为录取的参考分,而大多数人对于英语是完全不懂的,所以考的人真的很少。

安西那个考场,留下来参加英语考试的,也不过五人,相比坐满40人的教师,可谓是少的可怜。

所以如果有些人的高考成绩不行,但英语考得很好,很有可能被外语专业破格录取。

安西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以他的成绩,上最好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都不成问题。

别说安西了,就是张雨欣,如果不是一门心思的想要研究植物,也能去热门的专业。

高考的成绩下来的比想象的快,至少安西的是。

一周之后,安西就知道自己的成绩了,因为他是京城的高考状元,被市里的各级领导召见表扬。

之后就是各个高校的老师校长找上门,尤其是外国语大学的,因为他们看到安西报了法语,认为在他们的学校,法语更加专业,也有更好的资源,希望安西能多考虑。

安西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华夏大学有民俗研究这门专业,考虑到他原本就想进华夏大学,所以在最后关头修改了志愿。

而且对于安西来说,学语言不是为了专研这门语言艺术,也没想成为专业的翻译或者外交官之类的,那在哪里学都一样。

而外国语学院,是没有研究民俗和方言方面的资源的。

所以修改计划就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代,居然就有‘招生办’这回事了,果然是高校必备的产物吗。

之后,陆陆续续传来不少好消息,张雨欣考上了心仪的农业大学,孙秀秀考上了华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