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举目无亲,安大明最亲近的不还是外家嘛,他母亲和奶奶一样,都是本地姑娘。那些外乡人和他可没有血缘关系,亲近谁不是一目了然嘛!

于是,安太爷兄弟就还真就帮安大明拿下了村支书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选安大明,一来他有个初中学历比较容易服众。

二来当时他年轻啊,安太爷一合计,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自己的儿子也五十多了,就算当上了还能当几年?

可孙子不一样,他才二十几,只要不犯错,最少也能当个二三十年吧?

安太爷眼明心亮,早就看明白了,现在的体制,没办法父传子的,那一开始就让安大明去当,也省的以后麻烦。

安太爷的这个决定可谓是非常有先见之明。

因为没几年,他和弟弟媳妇都相继过世,之后又遇上了大饥荒,他儿子侄子,也就是安大明的父亲和安树的爷爷,为了省一些口粮给儿孙,也都相继饿死了。

安家的人口越来越少,但因为安大明一直占据这村支书之位,也没人敢惹安家。

安大明显然继承了爷爷的精明,这些年把这个位置坐的稳稳的,让所有人对他都服服帖帖。

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算是护住了下河村的一方安宁,不受外界的纷纷扰扰打搅。

不过,下河村本就复杂,后来又陆陆续续分配了不少知青过来,就更是难以管理了。

有的知青不错,教教也就是了,可有的就非常自视甚高,看不起乡下人,当然也就不服村支书的管教了。

安大明给了他们几个教训,然后把知青们划分到两处,一处住的是乖巧的,一处便是一些刺头。

因为吃过安大明的手段,那些刺头们不敢在明面上闹了,而是在院子里搞各种内部斗争。

安大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是不妨碍到其他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反正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下河村独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