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要这样说,老师对我们恩重如山,要不是老师的悉心教导,哪里有现在的我们,一些钱财而已,能帮到书院,帮到那些向学的学子,也是如海的功德。有需要老师告诉我一声就是,如海不是外人。”

林如海说的很诚恳,不说支助贫困学子是善举,就算不是,但凡老师需要,他林如海必不会推辞。

“你已经帮了很多。”

俞院长说的不是假的,在他的这些学生中,林如海是最富裕,也最慷慨的,学院的三分之一的支出,都是林如海给的。

做的已经够多了,不能仅靠他一人,这不是长久之际。

两人再要推辞,安西突然插了一句嘴,“为什么不开源节流呢?”

林如海一怔,突然看向安西,眼中闪过亮光,他这个堂弟一向有注意,“安弟有什么好办法吗?书院其实赚的不少,只是老师经常捐助贫困学子,这才越来越捉襟见肘。”

“节流没办法,那就开源啊。不知道,院长有没有兴趣出一些教辅书。”

安西想到了后世各种各种的教学资料和试卷,只要是学生,一年到头,怎么也要买个十几本。俞院长是当世大儒,又是公认的会教学生。

俞院长的学生大半都考上了科举,没考上的,也是扬名天下的才子,不愁没有出路。

就像林如海的幕僚,当初就是玉路书院的学生,只是时运不济,每逢科考,家里就办丧事,科举一次次的错过。他本就是农家子,家里根本耗不起,就去了林如海身边当个幕僚,好歹能养家糊口。

可就是普通的幕僚,从玉路书院出来的,也是遭人疯抢,只因林如海原就与他是师兄弟,所有他才选了林如海。

所以玉路书院的招生,每年都挤破头,只是师资力量有限,招收的学子并不多。

大部分的学子只能对着玉路书院的招牌望洋兴叹。

这样的俞院长要是愿意出教辅书,还不让那些学子疯抢啊。

只要有‘俞院长’这样招牌在,玉路书院每年都可以出一批教辅资料,等大家以后买资料都认准玉路书院,即使没了俞院长,也是源源不断的来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