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桃李满宫堂 木兰竹 2282 字 2022-08-28

本来以晏朝之前的历史,凌蔚认为这时间线估计是在唐宋时期。本来以为华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不一样,但是外国的估计是一样的,还能猜猜时间,没想到外国的历史和自己曾经学习的,也不大一样。

虽说大致上还是处于欧洲黑暗中世纪,但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开始出海毛线并且客串海盗了。

凌蔚听着真是吓了一跳。也还好晏朝的船只技术不怎么样,欧洲的航海技术也不比晏朝好,所以他们也只是在欧洲边上转悠,估计就算到了晏朝,也没能力兴风作浪。

不过,是不是该跟皇帝陛下吹吹风,让咱晏朝也赶快发展航海技术,在欧洲的冒险者们来到晏朝的海域之前,先跑到他们海上转悠一圈,彰显一下晏朝的国威,好震慑一下那群说是毛线,实际上是强盗的人。

名正言顺的打探到了海外的消息,并且为自己曾经撒下的弥天大谎做了补充之后,凌蔚又要了欧洲详细的地图——虽然还是很简陋,但是轮廓上大致是对的,能和凌蔚记忆中的地图相对比。

除此之外,凌蔚也要了他手中没有的粮食的种子和种植方法——只有胡萝卜,他不怎么爱吃的胡萝卜。

好吧,胡萝卜也是很有营养的,过年的时候,用胡萝卜炖排骨也是非常香的。家乡俗话怎么说来着?“胡萝卜,抿抿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现在种下去,不知道过年的时候能不能吃上呢。

不过凌蔚还是觉得此番交易他费了这么大功夫(主要是语言学习),才掏到这么点东西,实在是不划算。

什么?大食商人要用宝石来换?

不不不,咱们不贪污不受贿,要来点有用的东西。

然后在凌蔚连番“折磨”之下,他终于掏到了好东西——羊毛加工以及呢绒、绒线等的纺织方法,还购得了一批欧洲的绵羊。

什么品种不知道,但是一摸那绵羊身上的毛皮,就知道比晏朝本地的绵羊的毛品质要好。

“这就是瑾堂说过的,不用剥皮,每年剪毛,就能做衣服穿?”黎膺还记得凌蔚的话,本以为那是华国才有的技术,凌蔚不记得,晏朝估计也就得不到了,没想到那什么欧罗巴也有这种技术,让黎膺对那遥远的据说很落后的国度产生了好奇。

“我曾经见过大食商人卖的地毯,就那么小一块,要换一千贯钱。”胡晨也不由唏嘘,“本以为是从晏朝没有的作物织出来的布,没想到是羊的毛?原来只是羊的毛也能做衣服?”

凌蔚又撸了一把绵羊软软的背部,毛衣啊毛衣,这可比披着动物皮舒服多了。那什么皮衣裘衣,果然只是用来装逼炫富的,穿在身上,还不如羊毛衫来的舒服呢。

“只是用羊毛的话,可比毛皮便宜的多。”黎膺也有了些笑意,“瑾堂之前所说的白叠子已经做成了布和棉衣,开始发给将士,比麻布保暖性好了太多。如果羊毛可以纺织的话,军屯中也可以在种植之余放养这种羊。”

“可惜我不记得华国的纺织机长什么样。”凌蔚叹气。他倒是记得历史书上那张珍妮纺纱机的图片,但是照着图片,也不可能做出纺织机来啊。只能寄希望咱晏朝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改造这个纺织质量和效率都不咋地的纺织机了。

“这种事交给工匠就好。”胡晨表示,这次他人带的可多,人才大大的有,不用担心。

他们这次来甘州,还带了从天竺“买”来的棉花种子。皇庄里的棉花已经变成了棉布棉毯和棉衣,胡晨对棉花是很放心的。只是新的作物,无论是粮食还是棉花,在京城附近推广,阻力都很大。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的。特别是中原现在不缺粮食,传统的粮食和麻布能够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他们不会愿意冒险。

第五十六章 丰收

不但百姓不愿意冒险,朝中一些大臣,也难以接受外来事物。

一些文臣总认为晏朝就是正统,一切外来物品都是不应该推广的,是蛮夷的象征。连哪个大人外出的挂了个外国的饰品,都会被他们弹劾。

对于这种人,只能用“大义”来堵他们的嘴。

胡晨早就听说甘州虽然干旱,但是河水丰富,一直以来是河西走廊上的产粮大区。而甘州离京城较远,又是刚刚安定,那些朝中的老夫子们还不会关注到这里。

待这里的粮食丰收了,棉衣和毛衣也做出来了,取得了效果了,就可以用“民生”这顶大帽子来让那些老夫子住嘴了。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的治国思想被孔子孟子两位圣人大加赞扬,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更是详细的叙述了,“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政治书上写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咱老祖宗就已经明白了。

所以这些学孔孟之道的老夫子们,怎么能不听孔孟之言呢?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凌蔚通过大食商人找来了外国的纺织工匠和纺织机器,教会了大晏的匠人处理加工羊毛。然后大晏的匠人很快就经过集思广益,改良了纺织机,纺出了更好的羊毛线。

凌蔚扯了扯,觉得这羊毛线比起后世那用机器纺织的线质量上也差不离了,只是效率上,手工肯定比不上机器。

拿到了羊毛线,凌蔚记起曾经在大学勤工俭学学到的编制方法,觉得自己可以试试看。